洒然
词语释义
洒脱貌。
畅快貌。
整齐貌。
了然而悟。
寒冷貌。
肃敬貌。
惊异貌。
参见:洒然词语解释
潇洒;洒脱。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 杜叔温 ﹞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 明 杨慎 《词品·严次山》:“ 严仁 字 次山 ……又长於庆寿赠行,洒然脱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 郎 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犹欣然。
《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穆宗 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 仲廷 饮於 靖海门 之南楼,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
风吹雨洒的样子。
唐 戴叔伦 《喜雨》诗:“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指清凉爽快。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诗:“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臺。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则何如 胎簪子 洒然阳气见於面,病若脱而瘳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来试挂,果然女病洒然。”《西游记》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
惊异貌;忽然。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天子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洒脱貌。
《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 后主 闻其才,詔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
畅快貌。
宋 曾巩 《送刘医博》诗:“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为枯骸。” 宋 杨万里 《晨炊白昇山》诗:“千峯为我旋生妍,我为千峯一洒然。”
了然而悟。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房 遂洒然,方记其为僧时,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渊明 诗云:‘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閒。’説得更好。盖其自 彭泽 赋归之后,洒然悟心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能言者声和而音雅,词切而义明,理约而不乱,端多而不复,听之使人洒然不倦。”
惊异貌。
《庄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寒冷貌。
《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肃敬貌。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日观 范雎 之见者,羣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洒,先典反。” 宋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伏读洒然,知其不肖之驱,未死之閒,犹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场,追 申徒 而谢 子产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整齐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窗楞西向,户榻洒然,室不大而洁。”
引证解释
⒈ 潇洒;洒脱。
引宋苏舜钦《大理评事杜君墓志》:“﹝杜叔温﹞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
明杨慎《词品·严次山》:“严仁字次山 ……又长於庆寿赠行,洒然脱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郎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⒉ 犹欣然。
引《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穆宗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
宋苏舜钦《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仲廷饮於靖海门之南楼,隔江望海幢,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
⒊ 风吹雨洒的样子。
引唐戴叔伦《喜雨》诗:“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清黄景仁《太白墓》诗:“清风江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⒋ 指清凉爽快。
引宋苏舜钦《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范成大《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诗:“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臺。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⒌ 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引明何景明《七述》:“是则何如胎簪子洒然阳气见於面,病若脱而瘳者。”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来试挂,果然女病洒然。”
《西游记》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
⒍ 惊异貌;忽然。
引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天子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 洒脱貌。 《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后主闻其才,詔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
⒎ 畅快貌。
引宋曾巩《送刘医博》诗:“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为枯骸。”
宋杨万里《晨炊白昇山》诗:“千峯为我旋生妍,我为千峯一洒然。”
⒏ 了然而悟。
引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房遂洒然,方记其为僧时, 永公即房之前身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渊明诗云:‘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閒。’説得更好。盖其自彭泽赋归之后,洒然悟心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方孝孺《与楼希仁书》:“能言者声和而音雅,词切而义明,理约而不乱,端多而不复,听之使人洒然不倦。”
⒐ 惊异貌。
引《庄子·庚桑楚》:“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⒑ 寒冷貌。
引《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宋范仲淹《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⒒ 肃敬貌。
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日观范雎之见者,羣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裴駰集解引徐广曰:“洒,先典反。”
宋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伏读洒然,知其不肖之驱,未死之閒,犹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场,追申徒而谢子产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刘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⒓ 整齐貌。
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窗楞西向,户榻洒然,室不大而洁。”
洒然的国语词典
吃惊的样子。
洒然的网络释义
洒然
洒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西声。本义:把水散布在地上)
(2) 同本义
洒,滌水也。古文以为灑掃言。——《说文》
洒,濯也。——《字林》
一洒之者也。——《孟子》
洒扫室堂及庭。——《礼记·内则》
(3) 又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洒削(洒水以磨刀);洒泼(胡乱挥霍);扫地先洒些水;洒酒(把酒浇洒在地上);洒削(洒水磨刀)
(4) 东西散落
以灰洒毒之。——《周礼·赤犮氏》
掌五寝之掃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弗洒弗掃。——《诗·唐风·山有枢》
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国语·晋语》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洒消毒水;洒敌敌畏;别把汤洒了;洒派(分派);洒口(张口辱骂);洒花(撒花);洒签;洒调(甩开)
(6) 挥洒。多指书写 。如:洒墨(挥毫书写、作画);洒翰(挥笔书写)
形容词
(1) 潇洒,无拘束 。如:洒如(潇洒飘逸的样子);洒洒潇潇(落落大方);洒然(洒脱;无拘无束);洒乐(痛快欢乐)
(2) 开阔 。如洒豁
代词
咱 ——宋、元时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洒家”的略称
洒是厮杀汉。——《永乐大典》引《张协状元》
副词
非常;很
咱家待你洒好儿的。——《三侠五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a3 [客英字典] sa3 [沙头角腔] sai5 [梅县腔] sha3 sa3 [台湾四县腔] sa3 sa5 se3 [东莞腔] sa3 [海陆丰腔] sa3 sa5 se3 [客英字典] se3
◎ 潮州话:sai3(sài) soi2(só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洗 | 先禮 | 心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sex/sej | sie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然 | 如延 | 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njen/ren | nʑ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