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泝

huí sù [ hui su]
繁体 洄溯
注音 ㄏㄨㄟˊ ㄙㄨˋ

词语释义

1.亦作"洄溯"。 2.逆流而上。 3.引申为回顾或向上推求。 4.指回旋的水。

词语解释

  1. 亦作“ 洄溯 ”。逆流而上。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五:“洄泝经千里,烟波接两乡。”

  2. 引申为回顾或向上推求。

    孙犁 《澹定集·致曾秀苍信》:“其稍有不足之处,是在洄溯及倒述部分,仍显枝节,略有痕迹。”

  3. 指回旋的水。

    唐 释泚 《游元象泊》诗:“秋风洄泝险,落日波涛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洄溯”。

⒉ 逆流而上。

唐刘希夷《江南曲》之五:“洄泝经千里,烟波接两乡。”

⒊ 引申为回顾或向上推求。

孙犁《澹定集·致曾秀苍信》:“其稍有不足之处,是在洄溯及倒述部分,仍显枝节,略有痕迹。”

⒋ 指回旋的水。

唐释泚《游元象泊》诗:“秋风洄泝险,落日波涛深。”

洄泝的网络释义

洄泝

  • huí sù
  • 洄泝
  • 1.逆流而上。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五:“洄泝经千里,烟波接两乡。”
  • 2.引申为回顾或向上推求。 孙犁 《澹定集·致曾秀苍信》:“其稍有不足之处,是在洄溯及倒述部分,仍显枝节,略有痕迹。”
  • 3.指回旋的水。 唐 释泚 《游元象泊》诗:“秋风洄泝险,落日波涛深。”
  • 汉字详情

    huí [hui]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LKG
    五行:
    吉凶:
    仓颉: EWR
    四角: 36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回,回亦声。本义:逆流而上)

    (2) 同本义

    洄,溯洄也。——《说文》

    逆流而上曰泝洄。——《尔雅·释水》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浔阳五溪水,沿洄直入 巫山里。—— 李白《送别》

    (3) 又如:洄沿(洄,逆流而上;沿,顺流而下);洄游(同回游)

    (4) 追溯往昔

    游今洄古,可以鉴矣。——《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

    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未由再睹仙颜,今何幸于此处相遇!——《红楼梦》

    (5) 水回旋而流 。如:洄洄(形容水流翻滚的样子;昏闇迷惑的样子);洄洑(水流盘旋的样子);洄沍(水流受阻而回旋);洄汩(水流湍急回旋);洄纠(水流盘旋曲折)

    名词

    (1) 回旋的水,作圆周运动的水流

    管弦声沸兴方来,池面波溶返照洄。——陆采《怀香记》

    (2) 湖名 。在湖北省襄阳县

    英文翻译

    a back-water; an eddy a whirlpool

    方言集汇

    ◎ 粤语:wui4
    ◎ 客家话:[宝安腔] fui2 [客语拼音字汇] fi2 fui2 [海陆丰腔] fui2 [客英字典] fui2 [台湾四县腔] fi2 [梅县腔] fi2 fui2
    ◎ 潮州话:何锅5(回)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恢平聲合口一等ghuai/huoiɣuɒi
    [su]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RYY
    仓颉: EHMY
    四角: 32141

    英文翻译

    go upstream; trace source; formerly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k7 [台湾四县腔] sok7 su5 [海陆丰腔] sok7 s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桑故去聲開口一等susoh/s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