泫泣

xuàn qì [ xuan qi]
注音 ㄒㄨㄢˋ ㄑ一ˋ

词语释义

流泪。

词语解释

  1. 流泪。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同坐仰嘆,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殞涕,悲怀慷慨。”《南史·梁豫章王综传》:“ 综 相抱哭,每日夜恒泫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母病绵惙,下丹药,渐就痊可。入视之,就榻泫泣。”

引证解释

⒈ 流泪。

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同坐仰嘆,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殞涕,悲怀慷慨。”
《南史·梁豫章王综传》:“综相抱哭,每日夜恒泫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母病绵惙,下丹药,渐就痊可。入视之,就榻泫泣。”

泫泣的网络释义

泫泣

  • 解释出处
  • (泫xuàn: 水珠下滴。)
  •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同坐仰叹,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殒涕,悲怀慷慨。”
  • 《南史·梁豫章王综传》:“ 综 相抱哭,每日夜恒泫泣。”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母病绵惙,下丹药,渐就痊可。入视之,就榻泫泣。”
  • 汉字详情

    xuàn [xuan]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YX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YVI
    四角: 301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玄声。本义:水珠下滴)

    (2) 同本义

    泫,湝流也。——《说文》

    花上露犹泫。——《文选诗》

    孔子泫然流涕。——《礼记·檀弓》

    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西游记》

    花上露犹泫。——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3) 又如:泫露(滴落,降露)

    (4) 流泪

    遗迹余文,触目增泫。——《陈书》

    相与泫然。——顾炎武《复庵记》

    (5) 又如:泫目(使眼流泪)

    形容词

    (1) 露珠晶莹的样子

    斐斐气幕岫,泫泫露盈条。——《文选·谢惠连文》

    (2) 又如:泫泫(露珠晶莹的样子)

    英文翻译

    weep; cry; shine, gliste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en2 hien3 [海陆丰腔] hien2 [梅县腔] hien2 [台湾四县腔] hien2
    ◎ 潮州话:何嫣5(贤)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七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畎先合上聲合口四等ɣiwenghuenx/hueen
    [q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UG
    五行:
    仓颉: EYT
    四角: 301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2)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 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4) 哭 。如:泣歧(见歧路有所感伤而哭泣);泣荆(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顾念旧情)

    名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泣下沾襟。——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因泣下。——清· 张廷玉《明史》

    泣涕(泣泪。眼泪);饮泣(含忍眼泪,形容极其悲痛)

    英文翻译

    cry, sob, weep

    方言集汇

    ◎ 粤语:jap1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l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宝安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h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hip7 [东莞腔] lip8 [海陆丰腔] kip7 h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急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kʰĭĕpkhip/q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