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铜驼

qì tóng tuó [qi tong tuo]

词语释义

典源《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1释义铜驼指用铜铸制的骆驼,古代常被置于皇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UG
五行:
仓颉: EYT
四角: 301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2)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 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4) 哭 。如:泣歧(见歧路有所感伤而哭泣);泣荆(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顾念旧情)

名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泣下沾襟。——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因泣下。——清· 张廷玉《明史》

泣涕(泣泪。眼泪);饮泣(含忍眼泪,形容极其悲痛)

英文翻译

cry, sob, weep

方言集汇

◎ 粤语:jap1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l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宝安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h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hip7 [东莞腔] lip8 [海陆丰腔] kip7 h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急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kʰĭĕpkhip/qyp
tóng [tong]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M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PBMR
四角: 8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

(2) 同本义

铜,赤金也。——《说文》

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

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

首衔同凡。

(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

(4) 铜制的 。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

(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6) 铜制乐器

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

(7) 铜印

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法言》

(8) 铜镜

对客心如怯,窥铜只自怜。——明· 袁宏道《病起偶题》

形容词

(1) 喻坚固的 。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

(2) 喻坚强,强大有力的 。如:铜豌豆(喻有经验的老狎妓者)

英文翻译

copper, brass, bronz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宋本广韵

tuó [tuo]
部首: 320
笔画: 8
五笔: CPXN
五行:
仓颉: NMJP
四角: 73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它声。从马,表示与马相类的动物。本义:骆驼)

(2) 同本义。也单用作“驼” 。如:驼茸(骆驼细毛织成的纺织物。即驼绒);明驼;单峰驼;驼囊(用骆驼皮革做的袋子);驼蹄(骆驼的蹄子);驼褐(用驼毛制的衣服);驼裘(驼绒服);驼队(骆驼队)

(3) 成块的东西。也作“坨” 。如:驼橐(驮垛)

(4) ∶相当于“坨”、“块”

你没看见,退油丹都使了两驼!——《大波》

形容词

人身体背部向后成拱形的 。如:驼腰(腰弯背驼);驼钩(弯钩);驼曲(弯曲)

动词

(1) 用牲口负物。也作“驮”

其兽则麒驎角端,騊騟橐驼。——《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橐驼者,言其可负橐囊而驼物。故以名云。

他有一匹马,背驼三将,入水如踏平地,日行千里流星马,此乃是无敌之骑。——明· 黄元吉《黄廷道夜走流星马》

(2) 泛指背负。如:驼骑(驮运东西的牲畜);驼价(用骆驼运货的价钱);驼载(驮载)

(3) 〈方〉∶取物

凡取物,吴下曰担, 江阴曰挐, 丹阳等处曰捉, 宁波、 浙东曰驼。—— 明· 李翊《俗呼小录》

英文翻译

a camel; humpbacked; to carry on the 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to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