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涕

qì tì [ qi ti]
注音 ㄑ一ˋ ㄊ一ˋ

词语释义

1.眼泪。 2.哭泣。

词语解释

  1. 眼泪。

    《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2. 哭泣。

    《荀子·大略》:“ 曾子 泣涕曰:‘有异心乎哉!’”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设丈人有此才,逢此时,而不得此位,则某必当叹息泣涕而相弔。”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诗序》:“自恨无以发名成业,以振先人之盛德与其文章,於是泣涕而书之。”

引证解释

⒈ 眼泪。

《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晋陶潜《咏贫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⒉ 哭泣。

《荀子·大略》:“曾子泣涕曰:‘有异心乎哉!’”
宋苏舜钦《答杜公书》:“设丈人有此才,逢此时,而不得此位,则某必当叹息泣涕而相弔。”
清戴名世《先大人诗序》:“自恨无以发名成业,以振先人之盛德与其文章,於是泣涕而书之。”

泣涕的国语词典

悲伤流泪。

泣涕的网络释义

泣涕

  • 泣涕,汉语词汇,
  • 泣涕造句

    虽然他表面上泣涕如雨,其实是哀而不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水;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汉河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愿天下有情人发挥牛郎织女情,终成眷恋!
    爱别离苦,水馨双腿忽感无力,瘫坐在地,泣涕如雨。
    佳人泣涕零如雨,直叫人肝肠寸断不能活。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这诗我隐约猜得情义凄苦,又是泣涕如雨,又是不得语。
    而此刻,这个从不在外人面前落泪的孩子泣涕如雨。
    朱英豪瞧见一家人泣涕如雨,不好开口再说什么,赶忙拉起雅琴的手,跨出门槛回家。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沐浴绵绵的细雨,诉说心房的悲伤;凝望松柏的丰茂,寄托无尽的哀悼;听闻杜鹃的啼鸣,难掩泣涕的泪珠。清明节到了,愿天国安好,人间欢笑。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祖尚时年十九,升坛歃血,以誓其众,泣涕歔欷,悲不自胜,众皆感激。
    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哀切之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连矣。
    沐天转过头看着面前泣涕如雨的何子欣,还没说什么安慰的话,何子欣的双臂便已经紧紧的抱住了自己的腰背,头也跟着缩在了自己的怀里,“呜呜呜呜”。
    羽见季父与吴中,两人泣涕满流,招羽入府,羽皆以事禀之。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远送于野,我心伤悲。辚辚远去,悠悠难归。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绵长而又不甘,细碎的絮语,是在泣涕那抽丝剥茧的绝望么?夏达。
    提起爷爷的死,奶奶就泣涕如雨,泪湿衣衫。
    泣涕如雨,张诗情坐在公交车上,忍不住哭出声了,“明明不想哭的,可……可是眼泪不听我的话了。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UG
    五行:
    仓颉: EYT
    四角: 301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2)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 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4) 哭 。如:泣歧(见歧路有所感伤而哭泣);泣荆(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顾念旧情)

    名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泣下沾襟。——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因泣下。——清· 张廷玉《明史》

    泣涕(泣泪。眼泪);饮泣(含忍眼泪,形容极其悲痛)

    英文翻译

    cry, sob, weep

    方言集汇

    ◎ 粤语:jap1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l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宝安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h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hip7 [东莞腔] lip8 [海陆丰腔] kip7 h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急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kʰĭĕpkhip/qyp
    [t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UXT
    五行:
    仓颉: ECNH
    四角: 3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动词

    (1) 流泪;哭泣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英文翻译

    tear; snivel, nasal mucus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1 [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p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pi6 [宝安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ʰieithex/th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