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草

bō sī cǎo [ bo si cao]
注音 ㄅㄛ ㄙ ㄘㄠˇ

词语释义

即菠菜。

词语解释

  1. 即菠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菠薐》﹝释名﹞:“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夏衍 《花木瓜果之类》:“菠菜古名菠棱,又名波斯草。”参见“ 波稜 ”。

引证解释

⒈ 即菠菜。参见“波稜”。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菠薐》﹝释名﹞:“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夏衍《花木瓜果之类》:“菠菜古名菠棱,又名波斯草。”

汉字详情

[bo]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H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DHE
四角: 34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2) 同本义

波,水涌流也。——《说文》

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

起波涛。——《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

河渭为之波荡。—— 张衡《西京赋》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文选·王褒·洞箫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 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仪俊伟有风致)

(4) 涌流的水;流水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波路(水路;航路);波流(水流;支流);波神(水神)

(6) 风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 。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轩然大波

(7) 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目流睇而横波。——傅毅《舞赋》

(8) 又如: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睛);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波俏(俏丽)

动词

(1) 激荡,起水波

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又如:波腾(波浪涌起的样子。多比喻众议激烈);波靡(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波荡

(3) 波及,推而及之。扩散 。又如:波及无辜(牵连到无罪的人);波累(连累;牵累);波害(扩散其害);波扰(波动烦扰)

(4) 奔;逃跑

各自波逃,信脚而走。——敦煌本《张义潮变文》

(5) 又如:波波(劳苦奔波的样子);波波碌碌(奔走忙碌的样子);波逃(逃跑)

英文翻译

waves, breakers; undulations

方言集汇

◎ 粤语:bo1
◎ 客家话:[梅县腔] bo1 bo5 [宝安腔] bo1 [东莞腔] bo1 [台湾四县腔] bo1 [客语拼音字汇] bo1 [海陆丰腔] bo1 [客英字典] bo1 [沙头角腔] bo1 [陆丰腔] bi1 bo1
◎ 潮州话:b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puapuɑ
[si]
部首: 417
笔画: 12
五笔: ADW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CHML
四角: 428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 同本义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3) 扯裂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4) 分开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5) 距离;离开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 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代词

(1)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斯,此也。——《尔雅·释诂》

斯言之玷。——《诗·大雅·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 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

则。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

形容词

(1)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左雄传》上疏

(2) 又如:斯役(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斯养(即厮养。奴仆)

(3) 白色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助词

(1) 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2)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大雅·公刘》

(3) 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大雅》

英文翻译

this, thus, such; to lop off; emphatic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1 [客英字典] sii1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陆丰腔] sii1 [梅县腔] se1 [东莞腔] su1 [海陆丰腔] si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sĭesie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