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泉涂 ”。 泉下;地下。指阴间。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皇帝痛掖殿之既闃,悼泉途之已宫。”《宋书·刘勔传》:“泉途就永,寃逝无追。” 明 唐寅 《刘太仆墓志铭》:“大化奄忽,投轨泉途。” 清 方苞 《兄子道希墓志铭》:“安归泉涂,汝毋惻伤。”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泉涂”。泉下;地下。指阴间。
引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皇帝痛掖殿之既闃,悼泉途之已宫。”
《宋书·刘勔传》:“泉途就永,寃逝无追。”
明唐寅《刘太仆墓志铭》:“大化奄忽,投轨泉途。”
清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安归泉涂,汝毋惻伤。”
泉途的网络释义
泉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同本义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 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水);泉韵(泉水声)
(4) 地下水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
(5) 泉下,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书信》
(6) 又如:泉台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黄泉;地下);泉乡(泉下);泉扇(墓门。亦指阴间);泉里(黄泉之下)
(7) 帛币。古钱币名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礼·外府》注
(8) 又如:泉儿(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金钱);泉布(帛币和布币);泉刀(泉币与刀币);泉布先生(钱币的谑称)
(9) 泉眼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can3 [客英字典] can2 [宝安腔] can2 [梅县腔] can2 [沙头角腔] can2 [客语拼音字汇] can2 qian2 [海陆丰腔] can2 [东莞腔] ca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ca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全 | 疾緣 | 從 | 仙A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山 | 仙A | dzʰĭwɛn | zyen/dzv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余声。本义:道路)(2) 同本义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途轨(路途);途辙(路上之车迹);途毙(因贫病冻饿而死在道路上);途说(道途之说);途陌(道路);途水(取道水路);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4) 生涯,经历。仕途 。如:宦途;前途远大;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5) 职位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6) 途径;路子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盐铁论·本议》
(7) 又如:途程(方法,办法);途途是道(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沙头角腔] tu2 [陆丰腔] tu3 [宝安腔] tu2 [东莞腔] tu2 [梅县腔] tu2 tu5 [客英字典] tu2 [客语拼音字汇] t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徒 | 同都 | 定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do/du | dʰ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