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膏肓,烟霞痼疾

quán shí gāo huāng,yān xiá gù jí [quan shi gao huang,yan xia gu ji]
注音 ㄑㄨㄢˊ ㄕˊ ㄍㄠ ㄏㄨㄤ,一ㄢ ㄒ一ㄚˊ ㄍㄨˋ ㄐ一ˊ

词语释义

泉石膏肓,烟霞痼疾 拼音: 解释: 膏肓:病情严重;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汉字详情

quán [quan]
部首: 434
笔画: 9
五笔: R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AE
四角: 269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同本义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 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水);泉韵(泉水声)

(4) 地下水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

(5) 泉下,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书信》

(6) 又如:泉台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黄泉;地下);泉乡(泉下);泉扇(墓门。亦指阴间);泉里(黄泉之下)

(7) 帛币。古钱币名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礼·外府》注

(8) 又如:泉儿(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金钱);泉布(帛币和布币);泉刀(泉币与刀币);泉布先生(钱币的谑称)

(9) 泉眼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英文翻译

spring, fountain; wealth, mone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客家话:[陆丰腔] can3 [客英字典] can2 [宝安腔] can2 [梅县腔] can2 [沙头角腔] can2 [客语拼音字汇] can2 qian2 [海陆丰腔] can2 [东莞腔] ca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c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疾緣仙A合平聲合口三等仙Adzʰĭwɛnzyen/dzven
shí,dàn [shi,dan]
部首: 517
笔画: 5
五笔: DG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dàn

量词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shí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如:胆石;排石

(11) 姓

形容词

(1) 硬;坚固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英文翻译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3 sek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丰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常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ʑĭɛkzjek
gāo,gào [gao]
部首: 444
笔画: 14
五笔: YPKE
五行:
仓颉: YRB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如:润肤膏;唇膏

形容词

(1) 肥沃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gào

动词

(1) 润泽,滋润 。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如:膏墨

(5) 另见 gāo

英文翻译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g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 go1 go2 [客英字典] g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go1 go2 [陆丰腔] go1 [沙头角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ɑukau
huāng [huang]
部首: 444
笔画: 7
五笔: YNEF
五行:
仓颉: YV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亡声。本义: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中医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 同本义

肓,心下鬲上也。——《说文》

居肓之上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鬲也。按:心下膏,膏下肓,肓下鬲。”

(2) 又如:病入膏肓(古代医学称心尖的脂肪为膏。病极严重,难以医治)

英文翻译

region between heart and diaphragm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梅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光唐合平聲合口一等xuɑŋhuang/xuang
yān [yan]
部首: 414
笔画: 10
五笔: OLDY
五行:
仓颉: FWK
四角: 96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2) 同本义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引申为后代);烟尘(比喻战乱;借指参与战乱的部队);烟井(住户;人家);烟火(火警,火灾);烟焰(烟和火焰);夕烟(黄昏时的烟雾);风烟(随风吹散的烟);油烟;炊烟

(4) 烟状物;云气;雾气

草树浮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注:“燥气也。”

煙埃朦郁。——《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土气也。”

烟涛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之烟霞。

红烟蔽其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荒烟蔓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烟霞成癖(有游山玩水的癖好);烟雾尘天(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烟霞帐(绘有山水图画的帐帘帏幕);烟缠(缠绵无力);烟锁(烟雾笼罩);烟娇(美女);烟塍(雾气弥漫田塍);烟蓑雨笠(蓑衣和斗笠);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

(6) 专指鸦片 。如: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烟犯(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罪犯);烟民(旧时指吸食鸦片烟成瘾的老百姓;泛指吸烟者);烟匣(装鸦片膏的盒子);烟毒(吸鸦片烟对人的毒害);烟室(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烟枪(吸鸦片用的工具)

动词

(1) 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 。如:烟眼睛

(2) 通“堙( yīn)”。堵塞

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墨子·杂守》

春秋行礼,以共烟祀。——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名词

(1) 烟草

菸,草名,别名淡巴菰,一曰菸草。产自吕宋, 明时始入 中国。……采叶干之,切为细丝,可制各种之菸。……字俗借“烟”。——《中华大字典》

(2) 又如:烟窝(烟斗);烟萝(藤萝一类的植物);烟荷包(装烟丝用的小袋子)

英文翻译

smoke, soot; opium; tobacco, cigarettes

方言集汇

◎ 粤语:j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东莞腔] jen1 [沙头角腔]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1 [宝安腔] jen1 [陆丰腔] jan1
◎ 潮州话:ing1(ing) [揭阳]êng1(eng) ,hung1(hu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眞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ʔĭĕnqjin/in
xiá [xia]
部首: 802
笔画: 17
五笔: FNH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BRSE
四角: 10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叚( xiá)声。本义:早晚的彩云) 同本义

霞,赤云气也。——《说文新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失向来之烟霞。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霞举飞升(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亦指腾云驾雾);云霞(云彩);霞彩(云霞的彩光)

形容词

(1) 指像霞一样美丽的光彩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南朝宋· 鲍照《登庐山望石门》

(2) 又如:霞石(赤色的岩石);霞帔(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类似披肩,文有霞彩)

(3) 通“遐”。遥远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楚辞·屈原·远游》

霞区两借寇,贪泉一举巵。——南朝梁· 何逊《哭吴兴柳恽》

(4) 又如:霞志(高远的志向);霞区(边远之地)

英文翻译

rosy clouds

方言集汇

◎ 粤语:h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2 [客英字典] ha2 [客语拼音字汇] ha2 [台湾四县腔] ha2 [宝安腔] ha2 [梅县腔] ha2 [东莞腔] ha2
◎ 潮州话:hi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ghra/heaɣa
[gu]
部首: 513
笔画: 13
五笔: ULDD
五行:
仓颉: KWJR
四角: 0016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固声。“固”(顽固)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疾病经久难愈的)

(2) 同本义

痼,久病也。——《玉篇》

邓太后以皇子 胜有痼疾。——《后汉书·周章传》

(3) 又如:痼瘵(积久难治的病。亦指患痼疾的人)

(4) 引申为根深蒂固的,难改变的

烟霞成痼癖,声价藉巢由。—— 元·潘音《反北山嘲》

(5) 又如:痼习;痼癖(不能改掉的积习)

英文翻译

chronic dis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g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5 [客英字典] gu5 [台湾四县腔] gu5 [梅县腔] gu5 [宝安腔] gu5 |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暮去聲開口一等koh/kuhku
[ji]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TD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OK
四角: 00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2) 轻微的叫疾

疾,病也。——《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伯牛有疾, 子问之。——《论语·雍也》

(3) 泛指病

司马子反辞以心疾。——《韩非子·十过》

(4) 如:疾革(病情加重);疾损(病情减转,病情好转);疾动(发病;疾病发作);疾棘(病危)

(5) 废疾;废疾的人。亦泛指病人 。如:疾瘵(废疾,残疾)

(6) 疫疠;发生疫疠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寡人无疾。

君有疾。

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7) 又如:疾疫(发生疫病);疾疠(瘟疫);疾疟(指疟疾);疾厉(即疾疠)

(8) 痛 。如:疾首(头痛);疾痒(痛痒);疾心(痛心)

(9) 痛苦;忧患

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身自疾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0) 又如:疾痛惨怛;疾困(疾苦;疾疢);疾吏(病困的小官吏)

(11) 缺点,毛病,瑕疵

必有窃疾。——《墨子·公输》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

形容词

(1) 快速;急速

奋疾而不拔。——《礼记·乐记》

征鸟厉疾。——《礼记·月令》

而疾讨陈。——《左传·襄公五年》

何来疾也。——《战国策·齐策四》

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疾驰入仆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疾快(快速);疾言(言语急迫);疾进(急速进行);疾疾(迅速的样子;急遽不安的样子)

(3) 敏捷;轻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4) 又如:疾伶(机敏伶俐);疾俏(动作轻快灵活);疾跳(精悍,机灵)

(5) 急剧而猛烈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6) 又如:疾威(暴虐残酷);疾雨(急骤的雨);疾雷(急雷,突然响起的雷。比喻汹涌的波涛)

(7) 恶 。如:疾日(恶日,不祥的日子)

(8) 怒,强狠 。如:疾视(瞋目怒视)

(9) 强大,宏大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

动词

(1) 患病,生一般的病

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

(2) 又如:疾色(患病的脸色);疾耗(患病的坏消息);疾作(疟疾发作)

(3) 厌恶;憎恨

尔无忿疾于顽。——《书·君陈》

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生而有疾恶焉。——《荀子·大略》

有亡而无疾。——《荀子·大略》。杨倞注:“疾同嫉,嫉恨。

疾其君者。——《孟子·梁惠王上》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疾大户兼并。——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疾恶(憎恨恶人);疾心(憎恶之心);疾吏(憎恨狱吏)

(5) 极力;尽力;努力 。如:疾争(极力争辩);疾作(努力劳作);疾耕(努力耕作);疾学(努力学习)

(6) 嫌怨

疾王听之不聪。(听,名词。聪,耳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疾怨(怨恨)

(8) 通“嫉”。妒忌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书·修权》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9) 又如:疾裘妒枕(夫妻间对双方有外遇的嫉妒);疾夫(妒忌者);疾心(心生妒忌);疾忌(妒忌)

(10) 忧虑

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庄子》

(11) 非难;毁谤 。如:疾毁(毁谤)

英文翻译

illness, disease, sickness; to h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英字典] cit8 [海陆丰腔] cit8 [宝安腔] cit8 [陆丰腔] cit7 [梅县腔] cit8 [台湾四县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东莞腔] c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秦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zit/dzitdzʰ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