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漕
词语释义
犹河运。
清代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的并称。
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运。
词语解释
犹河运。
《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 元 危素 《元海运志》:“然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盖多矣。”《清史稿·河渠志二》:“粮艘经行 黄河 不过数里,即入 中河 ,於是百八十里之 河 漕遂废。”参见“ 河运 ”。
清 代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的并称。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先期督抚、河漕诸大吏,迎驾於 山东 。”
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运。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日者勅下诸臣别筹河漕两利之策,是专为河工未就而言。”
引证解释
⒈ 犹河运。参见“河运”。
引《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
元危素《元海运志》:“然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盖多矣。”
《清史稿·河渠志二》:“粮艘经行黄河不过数里,即入中河,於是百八十里之河漕遂废。”
⒉ 清代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的并称。
引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先期督抚、河漕诸大吏,迎驾於山东。”
⒊ 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运。
引清梁章鉅《退庵随笔·政事三》:“日者勅下诸臣别筹河漕两利之策,是专为河工未就而言。”
河漕的网络释义
河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2) 同本义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 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4) 河流的通称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河出伏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鸡翼城河面。——《广东军务记》
沿河施放。
(5) 又如:河次(河边);河浒(河边;河畔);河畔(河滨);河津(河流的渡口);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
(6) 天河,银河
秋河曙耿耿。——谢元晖《诗》。注:“天汉也。”
(7) 又如:河星(银河中的星星);河云(指银河)
(8) 指河洲,河滨 。如: 河津(河边的渡口);河澳(河边弯曲的地面);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濆(河边,沿河的高地)
(9) 指河伯 。如:河公(河伯);河庭(河伯的住所)
(10) 指河图 。如:河纪(指河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ho2 [陆丰腔] ho3 [梅县腔] ho2 [台湾四县腔] ho2 [客英字典] ho2 [宝安腔] ho2 [客语拼音字汇] ho2 [沙头角腔] ho2 [海陆丰腔] ho2
◎ 潮州话:h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何 | 胡歌 | 匣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ɣɑ | gha/h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
漕转山东粟。——《史记·平准书》
转漕给军。——《史记·萧相国世家》
穿漕渠通渭。——《汉书·武帝纪》
岁漕关东谷。——《汉书·食货志》
关东漕粟。——《史记·河渠记》
(2) 又如:漕船(运输官粮的船只);漕粮(清初自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奉天等省征纳白米,转运京师,叫做“漕粮”)
名词
可供运输的河道
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红楼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u2 co2 [宝安腔] cau2 [海陆丰腔] cau2 co2 [梅县腔] zau5 zo5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客英字典] cau2
◎ 潮州话:徐欧5(曹)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曹 | 昨勞 | 從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dzʰɑu | zau/dz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