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不悟

chén mí bù wù [ chen mi bu wu]
注音 ㄔㄣˊ ㄇ一ˊ ㄅㄨˋ 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不知觉悟。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0回:“他是那样劝你,你还多方辩饰,沉迷不悟。”

成语用法

沉迷不悟作谓语、定语;指坚持错误。

沉迷不悟的网络释义

沉迷不悟

【解释】:形容不知觉悟。【示例】:赌博已使他倾家荡产,他却依然~,无法自拔。

沉迷不悟造句

赌博已使他倾家荡产,他却依然沉迷不悟,无法自拔。
她是那样的劝你,你还多方辩饰,沉迷不悟。
惜乎,其沉迷不悟,生死轻拼,虽有十百之警梦,曾不足以警醒其万一。
如果还沉迷不悟,则休怪贫道不留情面,毁去你这第二元神身外化身,到时道兄追悔莫及矣。
不要再沉迷不悟了,临崖勒马还来得及。
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不要沉迷不悟。
伤心有时是一种动力,失望有时是一种解脱,沉迷不悟有时是一种磨练。
大难临头了,你怎么还沉迷不悟?
他的个性顽劣,虽然大家不断的劝导,仍然沉迷不悟。
如果你沉迷不悟,我们知道如何对付你。
精神的方面更要了解宇宙苍生,天地万物,一味枯守又或沉迷不悟,亦难与心合。
如果还沉迷不悟,则休怪贫道不留情面,毁去你这第二元神身外化身,到时道兄追悔莫及矣……
可秦桧狗贼眼见疆土沦丧,兀自沉迷不悟,一心只想与金人议和,图保半壁江山,反来戕害岳元帅这等抗金名将。

汉字详情

chén [chen]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PM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BHN
四角: 371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冘( 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2) 同本义

沈,没也。——《广雅》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诗·小雅·箐箐者莪》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石沉大海;沉溺(沉没水中)

(4) 埋没 。如:沉沦(埋没);沉压(沉抑;埋没)

(5) 投水 。如:沉河(投河自尽);沉湘(指屈原沉入湘江支流汨罗江自尽)

(6) 古代祭川泽曰沉。因向水中投祭品故名 。如:沉祠(古代祭水神之礼仪);沉辜(古代宰牲以祭川)

(7) 沉迷,沉溺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战国策·齐策四》

细腰沉赵女。—— 杨敬之《客思吟》

我用沈酗于酒。——《书·微子》。传:“沈,湎也。”

沈酒冒色。——《书·秦誓上》

沈而乐者。——扬雄《法言·寡见》

(8) 又如:沉饮(沉迷于饮酒);沉酣(沉酒而酣适);沉乱(沉迷昏乱)

(9) 隐伏;隐没 。如:沉伏(隐伏);沉志(谓潜隐志向);沉汉(隐没);沉祟(隐伏的灾祸);沉晦(隐而不露);沉恶(隐伏的罪恶)

(10) 降落、坠落 。如:沉陨(坠落);沉坠(坠落);沉埃(落下的尘埃)

(11) 沉沦;沦落 。 如:沉人(沉沦在下的贤人);沉顿(沉沦顿踬)

(12) 忍住,压制 。如:沉住气;沉下心来

名词

(1) 山岭上凹处的积水

除山川沈斥。——《汉书·刑法志》

(2) 古水名 。

(3) 陕西省滪水的别名。

(4) 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的杨桃溪,为涪江的支流

(5) 指沉香 。如:沉速(檀香。因檀木质重速沉,故称);沉速香饼儿(用檀香作主要原料的一种盘香)

形容词

(1) 深 。如:沉泉(深泉);沉渊(指深渊。比喻险境;犹言没入深渊之中)

(2) 深沉 。如:沉厚 (深沉而敦厚);沉潜(深沉而不轻浮);沉猜(深沉多疑)

(3) 份量重,重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4) 又如:一头沉;沉枷(重枷,囚押重犯的大枷)。又指沉重,心思重重的。如:沉困 (沉重,困乏);沉纡(沉重迟缓);沉迟(沉重迟缓);沉悴(忧伤;衰颓;疲萎)

(5) 病情严重的 。如:沉殆(谓病势沉重,生命危殆);沉病(重病;久病);沉疾(重病)

(6) 沉着 。如:沉毅有守(沉着刚毅有主见)

(7) 稳重 。如:沉默默(庄重、静默的样子);沉稳(稳重;安稳)

(8) 低沉

暮霭沉沉楚天阔。——宋· 柳永《雨霖铃》

(9) 如:沉冥(低沉冥寂);沉细(低沉细微);沉声(声调低沉)

(10) 沉静 。如:沉靖(沉静);沉详(沉静安详)

(11) 沉闷 。如:沉心(心里不愉快);沉屯(沉闷);沉菀(沉郁,郁结不舒)

(12) 长久 。如:沉委(谓久病委顿);沉雨(久雨);沉卧(久卧)

副词

(1) 程度深 。如:沉研(深入研究);沉究(深入研究)

(2) 极,十分 。如:沉悲(极度悲伤);沉窘(非常穷困)

英文翻译

sink, submerge; addicted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zam6
◎ 客家话:[陆丰腔] chim3 [梅县腔] chim2 [沙头角腔] cin2 cim2 [东莞腔] cim2 [宝安腔] cim2 [客英字典] chim2 [台湾四县腔] tsiim2 dem5 [海陆丰腔] chim2 de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深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ɖʰĭĕmdrim/dym
[m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OP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FD
四角: 393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2) 同本义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迷离徜彷(模糊不明);迷罔;迷岸(佛家语。指迷惑而不悟的生死流转世界)

(4) 迷惑,使…辨不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迷魂(迷惑人的事理,使人身不由己);迷网(指迷惑人的事物像网罗一样,使人陷落而无以自拔);迷夺时明(迷惑、剥夺当今明哲之士的舆论);迷眩缠陷(以声色迷惑,为罗网陷阱);迷途

(6) 迷恋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昏迷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列子·汤问》

名词

狂热爱好者,通常是作为观众而非直接参加者 。如:棒球迷;芭蕾舞迷;垒球迷;惊险小说迷;数学迷

英文翻译

bewitch, charm, infatu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陆丰腔] mi3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梅县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宝安腔] m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兮齊開平聲開口四等mieime/mei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wu]
部首: 339
笔画: 10
五笔: N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MMR
四角: 910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

(2) 同本义

悟,觉也。——《说文》

悟彼蟋蟀唱。——《文选·谢混游西池诗》

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

未悟见出,意不自得。——《后汉书·张酺传》

悟已往之不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闻而悟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

悟大光明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悟心(悟性。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宗(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悟悦(因了悟而喜悦);悟理(领会道理);悟物(了悟物理);悟明(了悟真言);悟佛(了悟佛理);悟禅(参悟禅理);悟道参玄(宗教语。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

(4) 觉醒;觉悟。通“寤”。睡醒

行事,适有卧厌不悟者,谓此为天所厌邪?——王充《论衡·问孔》

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江淹《杂体诗》

怛惊悟兮无闻。——《文选·潘岳·寡妇赋》

(5) 又如:悟觉(觉悟);悟门(觉悟的门径)

(6) 启发;使觉悟

冀悟迷惑之心。——《论衡·对作》

(7) 又如:悟主(使主上觉悟);悟发(启发)

(8) 通“晤”。相对

过耳悟目之交。——《潜夫论·明忠》

悟言不如罢,从夕至清朝。——《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

(9) 又如:悟对(聚会)

(10) 通“牾”。抵触

大意无所拂悟,…。——《韩非子》

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吕氏春秋·荡兵》

人不敢悟视。——《战国策·燕策三》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今人卒得鬼刺痱悟,杀雄鸡以傅其心上。——《风俗通议·雄鸡》

名词

悟性 。如:悟捷(悟性敏捷);悟敏(思维敏捷)

英文翻译

to apprehend, realize, become awa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u5 [台湾四县腔] ngu5 [梅县腔] ngu5 [东莞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u4 [海陆丰腔] ngu5 [沙头角腔] ngu5 [宝安腔] ngu3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故去聲開口一等ŋungoh/ng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