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滓泛起

chén zǐ fàn qǐ [ chen zi fan qi]
注音 ㄔㄣˊ ㄗˇ ㄈㄢˋ ㄑ一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已经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比喻已经消失的旧事物又重新表现出来。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全国人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所见。”

成语用法

沉滓泛起作谓语、定语;用于不好的东西。

沉滓泛起的网络释义

沉滓泛起

  • 沉滓泛起,读音chén zǐ fàn qǐ,汉语成语,比喻已经消失的旧事物又重新表现出来。出自《二心集 沉滓的泛起》。
  • 沉滓泛起造句

    高等教育质量下降,读大学学不到真本领,就业十分困难,不仅导致“读书无用论”沉滓泛起,高等教育的积弊也暴露无遗。
    故宫会所、美龄宫餐厅的走红,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以往被批评的某种腐朽思想正在死灰复燃,沉滓泛起。
    而经济上遭到巨大失败的日本国民,民族情绪必然会爆发,那么曾经的军国主义狂热就可能因此沉滓泛起。
    甚至还有言论说是“均贫富”思想沉滓泛起。
    对于“黄赌毒黑腐假”的沉滓泛起,我们都在大声疾呼“道德滑坡”。
    随着吴英案的一审宣判,有关义乌市官员通过资金掮客放贷给吴英的旧事,再度沉滓泛起。
    一旦整治行动结束,就会沉滓泛起,重现江湖。
    经济危机中,不仅再也无法用发展来掩盖问题,而且还有可能沉滓泛起,老调重弹。
    然而,问题奶粉的沉滓泛起,叠加着“不升反降”的生乳新国标的发布,让公众的心情再度陷入忧虑。
    剖析各自为政,有法不依,有案不立,压案不办,贪赃枉法,以权压法的行径,直击肆意者顶风违法行为,一直是沉滓泛起,屡屡发生。
    没想到,今天再次沉滓泛起,让人汗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封建文化、迷信文化包括邪教又有死灰复燃、沉滓泛起之势,黄、赌、毒等腐朽丑恶的社会现象孳生蔓延,屡禁不绝。
    权力没有完全关进笼子里,自然会沉淀成不少的既得利益者,而一并滋生出来的贪污腐败也是沉滓泛起。
    从日本右翼人士的言行中、从欧洲逐渐沉滓泛起纳粹崇拜思潮中、从一些年轻人妄言甚至戏谑战争中,我们已看到这个苗头。
    遗憾的是,这些反复讲、讲烂了的问题,仍不时沉滓泛起,穿越时空而来。
    大江大河让我们的地球充满生机,但有时候,它们也会浊浪滔天,也会让沉滓泛起。
    但是,公众、特别是青年也越来越感受到从职场上传递来的压力,这种压力或可视为一种沉滓泛起。

    汉字详情

    chén [chen]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PM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BHN
    四角: 371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冘( 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2) 同本义

    沈,没也。——《广雅》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诗·小雅·箐箐者莪》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石沉大海;沉溺(沉没水中)

    (4) 埋没 。如:沉沦(埋没);沉压(沉抑;埋没)

    (5) 投水 。如:沉河(投河自尽);沉湘(指屈原沉入湘江支流汨罗江自尽)

    (6) 古代祭川泽曰沉。因向水中投祭品故名 。如:沉祠(古代祭水神之礼仪);沉辜(古代宰牲以祭川)

    (7) 沉迷,沉溺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战国策·齐策四》

    细腰沉赵女。—— 杨敬之《客思吟》

    我用沈酗于酒。——《书·微子》。传:“沈,湎也。”

    沈酒冒色。——《书·秦誓上》

    沈而乐者。——扬雄《法言·寡见》

    (8) 又如:沉饮(沉迷于饮酒);沉酣(沉酒而酣适);沉乱(沉迷昏乱)

    (9) 隐伏;隐没 。如:沉伏(隐伏);沉志(谓潜隐志向);沉汉(隐没);沉祟(隐伏的灾祸);沉晦(隐而不露);沉恶(隐伏的罪恶)

    (10) 降落、坠落 。如:沉陨(坠落);沉坠(坠落);沉埃(落下的尘埃)

    (11) 沉沦;沦落 。 如:沉人(沉沦在下的贤人);沉顿(沉沦顿踬)

    (12) 忍住,压制 。如:沉住气;沉下心来

    名词

    (1) 山岭上凹处的积水

    除山川沈斥。——《汉书·刑法志》

    (2) 古水名 。

    (3) 陕西省滪水的别名。

    (4) 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的杨桃溪,为涪江的支流

    (5) 指沉香 。如:沉速(檀香。因檀木质重速沉,故称);沉速香饼儿(用檀香作主要原料的一种盘香)

    形容词

    (1) 深 。如:沉泉(深泉);沉渊(指深渊。比喻险境;犹言没入深渊之中)

    (2) 深沉 。如:沉厚 (深沉而敦厚);沉潜(深沉而不轻浮);沉猜(深沉多疑)

    (3) 份量重,重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4) 又如:一头沉;沉枷(重枷,囚押重犯的大枷)。又指沉重,心思重重的。如:沉困 (沉重,困乏);沉纡(沉重迟缓);沉迟(沉重迟缓);沉悴(忧伤;衰颓;疲萎)

    (5) 病情严重的 。如:沉殆(谓病势沉重,生命危殆);沉病(重病;久病);沉疾(重病)

    (6) 沉着 。如:沉毅有守(沉着刚毅有主见)

    (7) 稳重 。如:沉默默(庄重、静默的样子);沉稳(稳重;安稳)

    (8) 低沉

    暮霭沉沉楚天阔。——宋· 柳永《雨霖铃》

    (9) 如:沉冥(低沉冥寂);沉细(低沉细微);沉声(声调低沉)

    (10) 沉静 。如:沉靖(沉静);沉详(沉静安详)

    (11) 沉闷 。如:沉心(心里不愉快);沉屯(沉闷);沉菀(沉郁,郁结不舒)

    (12) 长久 。如:沉委(谓久病委顿);沉雨(久雨);沉卧(久卧)

    副词

    (1) 程度深 。如:沉研(深入研究);沉究(深入研究)

    (2) 极,十分 。如:沉悲(极度悲伤);沉窘(非常穷困)

    英文翻译

    sink, submerge; addicted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zam6
    ◎ 客家话:[陆丰腔] chim3 [梅县腔] chim2 [沙头角腔] cin2 cim2 [东莞腔] cim2 [宝安腔] cim2 [客英字典] chim2 [台湾四县腔] tsiim2 dem5 [海陆丰腔] chim2 de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深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ɖʰĭĕmdrim/dym
    [zi]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PUH
    五行:
    仓颉: EJYJ
    四角: 331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宰声。本义:液体里下沉的杂质)

    (2) 同本义

    滓,淀也。——《说文》。泥之黑者为滓,字亦作淄。

    化白于泥淄。——《太玄·更》。注:“黑也。”

    脉不粘肤,食不留滓。——刘峻《送橘启》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唐· 陆羽《茶经》

    (3) 又如:滓方(收集茶叶渣的器具);滓脚(渣子,渣末)

    (4) 用同“汁”

    行到灶前毛器具,目滓流落拭卖干。——《中国歌谣资料·福建歌谣》。原注:“目滓,眼泪。滓当‘汁’之声转。”

    形容词

    (1) 污浊

    皦然泥而不滓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滓敝(肮脏破烂);滓淤(污泥;污浊的东西);滓尘(污浊的尘世);滓窳(污浊)

    (3) 低贱 。如:滓贱(低贱);滓韵(低劣的诗歌)

    动词

    (1) 沾污

    血滓太阿铓,看腥污髑髅囊。——郑若庸《玉玦记》

    (2) 又如:滓污(污染);滓秽太清(使天空受到污染。比喻玷污清明)

    (3) 污染;玷污

    司马太傅(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 太傅叹以为隹。 谢景重在座,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太傅因戏 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世说新语·言语》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北山移文》

    (4) 又如:滓秽(玷污)

    英文翻译

    sediment, lees, dregs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ai3 [梅县腔] zai3 [台湾四县腔] zai3 [东莞腔] zai3 [客英字典] zai3
    ◎ 潮州话:z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阻史上聲開口三等ʧĭəcrix/triio
    fàn [fan]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TPY
    五行:
    吉凶:
    仓颉: EHIO
    四角: 321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乏声。汎、泛实同一词。本义:漂浮)

    (2) 同本义

    汎,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说文》

    汎彼柏舟。——《诗·邶风·柏舟》

    汎舟于河。——《国语·晋语》。注:“浮也。”

    一曰泛齐。——《周礼·酒正》

    汎齐,浮蛾在上汎汎然也。——《释名·释饭食》

    汎汎杨舟。——《诗·小雅·菁菁者莪》

    乘天潢之汎汎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泛然(漂浮,浮动的样子);泛浮(漂浮);泛萍(比喻漂荡不定);泛蚁(浮在酒上的泡沫)

    (4) 漫溢,大水漫流

    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汉书·武帝纪》

    (5) 又如:黄泛区;泛浸(泛滥淹没);泛涨(水涨溢);泛澜(漫溢横流)

    (6) 弥漫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南朝 宋· 刘铄《歌诗》

    (7) 浮现;露出 。如:泛白(浮现白色)

    (8) 向上冒出

    坑里泛出半人深的水,油汪汪的,漂着汽油。——杨朔《三千里江山》

    (9) 通“覂”( fěng),倾覆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汉· 贾谊《论积贮疏》

    副词

    (1) 假借为氾。广泛,普遍

    以杜君言泛汛之。——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情窦既开,必致于泛用无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2) 又如:泛利(广泛施利);泛涉(广泛涉猎);泛采(取材广泛);泛广(广泛,普遍);泛观(纵观;广泛地浏览)

    (3) 不切实际的,浮浅的 。如:空泛;浮泛

    英文翻译

    to drift, float; careless, reckless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3
    ◎ 客家话:[东莞腔] fam5 [台湾四县腔] fam5 [客英字典] fam5 [宝安腔] fam5 [梅县腔] fam5 [海陆丰腔] fam6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p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十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梵去聲合口三等pʰĭwɐmphyamh/phvamm
    [qi]
    部首: 716
    笔画: 10
    五笔: FH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RU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发情);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亦谓复苏 。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广起。——《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并举而争起。——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发也。”

    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世相起也。——《国语》。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应元起掾吏。——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量词

    (1) 群;组 。如:一起客人;又一起乱兵

    (2) 批 。如:分两起出发

    (3) 次,回 。如:同样的事情,一天发生数起;第二起

    (4) 病例;案例 。如:两起大脑炎;五起离婚案

    介词

    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表示始点,相当于“从”、“自”、“由” 。如:起这儿剪下来;我起北京来

    副词

    (1)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3)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英文翻译

    rise, stand up; go up; begin

    方言集汇

    ◎ 粤语:h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3 ki3 [客英字典] hi3 ki3 [台湾四县腔] hi3 ki3 [东莞腔] hi3 [沙头角腔] hi3 ki3 [宝安腔] hi3 [陆丰腔] hi3 [梅县腔]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3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墟里上聲開口三等kʰĭəkhix/q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