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毡

chí zhān [ chi zhan]
繁体 池氈
注音 ㄔˊ ㄓㄢ

词语释义

有边饰的毛毡。

词语解释

  1. 有边饰的毛毡。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正俗》云:‘或问:“今以卧毡著里施缘者,何以呼为池毡?”答曰:“《礼》云:鱼跃拂池。池者,缘饰之名,谓其形象水池耳……今人被头别施帛为缘者,犹呼为被池。此毡亦为有缘,故得名池耳。”’”

引证解释

⒈ 有边饰的毛毡。’”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正俗》云:‘或问:“今以卧毡著里施缘者,何以呼为池毡?”
答曰:“《礼》云:鱼跃拂池。池者,缘饰之名,谓其形象水池耳……今人被头别施帛为缘者,犹呼为被池。此毡亦为有缘,故得名池耳。”

汉字详情

chí [chi]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PD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2) 水塘

池,停水曰池。——《广韵》

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中文大辞典》

池之竭矣。——《诗·大雅·召》

或饮于池。——《诗·小雅·无羊》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

囿有林池。——《国语·周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3) 又如:游泳池;池苑(池林园。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池阁(位于池畔的楼阁)

(4) 护城河 。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通常注满水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汤池百步。——《汉书·食货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

(6)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7) 又如:花池;舞池;池子(剧场正厅的座席);乐池

(8) 衣被等物的缘饰

池者,缘饰之名,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匡缪正误》

(9) 如:池毡(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

(10) 姓

英文翻译

pool, pond; moat; ci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东莞腔] c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沙头角腔] ci2 [梅县腔] chii2 chi2 [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2 [海陆丰腔]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2
◎ 潮州话:d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離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drie/dyeɖʰĭe
zhān [zhan]
部首: 419
笔画: 9
五笔: TFNK
五行:
仓颉: HUYR
四角: 217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氈,撚毛也。——《说文》

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周礼·天官·掌皮》

(2) 又如:毡单(毡垫);毡布(指毛织成的布);毡车(以毛毡为篷的车子);毡衫(毡制的衣衫);毡屋(即毡帐);毡席(毡制的铺垫用具);毡帽(毡制的帽子);毡毯(毛毡制成的毯子)

英文翻译

felt; rug, carpet

方言集汇

◎ 粤语:zi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