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赵岐 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求艾”泛指寻求治病之药。
元 虞集 《端午节诗》:“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亦比喻探求治国立业之道。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近岁尝见《纪孟》十诗……如:‘争地争城立霸基,焉能一统混华夷;力期行政须求艾,深欲为王愧折枝。’” 清 魏源 《秋夕三章》诗之二:“三年求艾,一月攘鷄,桑榆未晚,尚其企而。”
引证解释
⒈ 亦比喻探求治国立业之道。
引《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赵岐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
元虞集《端午节诗》:“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近岁尝见《纪孟》十诗……’”
清魏源《秋夕三章》诗之二:“三年求艾,一月攘鷄,桑榆未晚,尚其企而。”
例如:‘争地争城立霸基,焉能一统混华夷;力期行政须求艾,深欲为王愧折枝。
求艾的网络释义
求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ài名词 (1) (形声。本义:草名) (2) 即艾蒿 。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Artemisia argyi ),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艾,冰台也。——《说文》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博物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3)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4)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 (5) 又如: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6) 漂亮的人 国君好艾(此指男色),大夫殆。——《国语·晋语》 积得些金帛,娶了些娇艾。——《桃花扇》。 (7) 又如:艾色(美丽;漂亮。多指女色) (8) 小人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9) 姓 形容词 (1) 老 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左传·定公十四年》。 (2) 又如:艾孀(老寡妇);艾孀(老公猪) (3) 艾草的颜色。即苍白色或绿色 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玦各一。——《后汉书·冯鲂传》。 (4) 又如:艾绶(绿色的印绶);艾孀(年老的寡妇) 动词 (1) 终止,断绝 夜如何其?夜未艾。——《诗·小雅·庭燎》 一旦运穷福艾。——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如:艾命(舍弃生命);艾艾(说话结结巴巴。形容口吃的样子);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 (3) 另见 yì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artemisia, mugwort; translit.
方言集汇◎ 粤语:nga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e5 ngai5 ngioi5 [客英字典] ngioi1 ngai5 nge5 ngie5 [台湾四县腔] ngie5 ngai5 ngioi5 [梅县腔] gne.5 ngiai5 [陆丰腔] gne5 [东莞腔] ngioi5 [宝安腔] ngio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ai4 ngie4 ngioi4 ◎ 潮州话:hiaⁿ7 ngai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