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亭长手下掌逐捕盗贼的亭卒。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 南越 兵入界’,欲因以发兵。”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亭长手下掌逐捕盗贼的亭卒。
引《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
裴駰集解引应劭曰:“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 南越兵入界’,欲因以发兵。”
求盗的网络释义
求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 同本义 盜,私利物也。 窃货曰盗。——《荀子·脩身》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 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 (4) 抢掠劫持 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 (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6)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7) 侵犯 。如:盗边(侵犯边境) (8) 私通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 (9) 逃避 。如:盗税(逃避纳税) 名词 (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 (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 (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 (4) 对反叛者的贬称 。如:盗乱(盗匪之乱) 副词 偷偷地,暗中地 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英文翻译rob, steal; thief, bandit
方言集汇◎ 粤语:dou6
◎ 客家话:[陆丰腔] to6 [梅县腔] tau5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