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成语用法
求田问舍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引《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元无名氏《喜春来》曲:“春方好处花将过,人到荣时髮已皤。求田问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北方的士族一过江来,就纷纷求田问舍。”
亦省作“求田”。 宋王安石《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 刘郎才气亦求田。”
求田问舍的国语词典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求田问舍的网络释义
求田问舍
近义词
求田问舍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2) 后作“佃”。耕作 田,树谷曰田。——《说文》 田,种禾稼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齐风·甫田》 令民得田之。——《汉书·高帝纪上》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刘向 《说苑》 (3) 又如:田戍(屯田戍守);田作(耕作);田畜(耕种与畜牧);田桑(种田和养蚕);田农(农耕);田种(耕种);田穑(耕作) (4) 打猎。后作“畋” 不敢盘于游田。——《书·无逸》 田有禽。——《易·师卦》 叔于田。——《诗·郑风·大叔于田》 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宣公二年》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见丘。——《左传·庄公八年》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韩非子·难一》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纪》 (5) 又如:田弋(打猎);田犬(猎狗);田车(打猎用的车子);田事(狩猎之事);田具(狩猎用具);田狩(打猎);田马(打猎所用的马);田备(田猎的用具);田渔(打猎和捕鱼) 名词 (1) 农田 已耕者曰田。——《释名·释地》 倬彼甫田。——《诗·小雅·甫田》 大田多稼。——《诗·大雅·大田》 田畴荒芜。——《国语·周语下》 引河水灌民田。——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又如:田塍(田间的土埂子);田舍翁(老农;乡巴佬);田夫(农民);田中(田地之中;田野之中);田宅(田地和房屋);田阱(田间洼地);田邑(田野与都邑);田陂(坡田);田坪(田野中平坦的场地) (3) 一块蕴藏、出产或生产一种自然资源的土地 。 (4) 如:油田;气田;煤田 (5) 大鼓 应田县(悬)鼓。——《诗·周颂·有瞽》 (6) 人体部位,俗称丹田 寸田尺宅可治生。——张君房《云笈七签》 (7) 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 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左传》 (8) 古代管理农事的官 后稷为田。——《管子》 英文翻译field, arable land, cultivated
方言集汇◎ 粤语:tin4
◎ 客家话:[陆丰腔] tian3 [客英字典] tien2 [沙头角腔] tien2 [宝安腔] ten2 [海陆丰腔] tien2 [梅县腔] tien2 [台湾四县腔] tien2 [东莞腔] ten2 [客语拼音字汇] tian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 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 (3)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 (4) 访问 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 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 (5) 责问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6) 又如:质问;诘问 (7) 问候;慰问 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 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 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 (8)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 (9) 过问 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10) 审案,审讯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 (11)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 (12) 引申为“判决” 。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 (13) 追究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4)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 (15) 寻访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16) 通“闻”。告诉 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 (17)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 (18)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 名词 (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 (2) 指书信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3) 又如:久无家问 (4)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 公问不至。——《左传》 (5) 通“闻”。声誉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 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 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 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 介词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如:问你买酒 英文翻译ask about, inquire after
方言集汇◎ 粤语:man6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shě
动词
(1) 放在一边;丢开
捨,释也。从手,舍声。——《说文》
捨,置也。——《广雅》
舍车而徒。——《易·贲》
(2) 又如:舍手(放开手;放下手);舍置(丢开);舍脸(沉下脸)
(3) 放弃;舍弃
万物捨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不如舍。——《易·屯》
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韩非子·难二》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4) 又如:舍己成人(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舍却(抛开);舍实求虚(放弃实在的东西,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所在);舍拼(舍弃;不顾一切干);舍筏(舍弃渡人的船筏);舍业(放弃学业;舍弃产业);舍己芸人(舍弃自己的田地,去耕耘别人的田地。比喻荒废自己本分内的工作而替他人做事)
(5) 废止、停止
耕者少舍。——《礼记·月令》。注:“止也。”
舍我穑事。——《书·汤誓》。释文:“废也。”
舍药物可也。——《左传·昭公九年》。服注:“止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 又如:舍业(停止学习)
(7) 布施,施舍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儒林外史》
(8) 又如:舍个数(在神佛面前许个愿);舍贫(接济穷人);舍宅(施舍住宅作寺院);舍施(施舍)
(9) 通“赦”。免罪或免罚;释放
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荀子·荣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韩诗外传·卷九》
夫人请之,吾舍之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如:舍禁(解除封山泽的禁令);舍纵(宽赦,放纵);舍眼(睁眼;抬眼)
(11) 发,发射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诗·小雅·车攻》
(12) 又如:舍拔(发箭);舍放(发射,放射)
(13) 另见
sh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2) 同本义
舍,市居曰舍。——《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
天子赐舍。——《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孟子·离娄上》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旅舍(旅馆);舍馆(住所;客舍);舍长(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4) 房屋(住宅)
将适舍。—《礼记·曲礼》。注:“主人家也。”
舍之上舍。——《战国策·齐策》。注:“甲第也。”
神归其舍。——《鬼谷了·本经阴符》
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客至》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庐舍(简陋的房屋);茅舍(茅屋);舍园(宅内庭院);舍中(家中);宿舍;茅舍;牛舍;校舍;舍匿(用房子藏匿。即“窝藏”)
(6) 营寨;营房
于是徙舍而走平陵。——《孙膑兵法·擒庞涓》
(7) 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杜预注:“一舍,三十里。”
(8) 公子;少爷 。如:舍人(公子;少爷)
代词
(1)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
屈到舍下暂住,细细请教何如?——《长生殿·弹词》
(2) 又如: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舍下(谦称自己的居室)
动词
(1) 置;安置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匿(窝藏);舍藏(窝藏)
(3) 住宿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庄子·山木》
(4) 又如:舍次(临时住宿);舍止(停驻,居留)
(5) 休息;止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 安排住宿
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聊斋志异·白于玉》
(7) 宿营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庄公三年》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5 sa3 [客语拼音字汇] sa3 sa4 [海陆丰腔] sha5 sha3 [陆丰腔] sha5 [沙头角腔] sa5 sa3 [客英字典] sha3 sha5 [宝安腔] sa5 [东莞腔] sa5 [梅县腔] sha3 sha5
◎ 潮州话:sia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捨 | 書冶 | 書 | 麻三開 | 上聲 | 馬 | 開口三等 | 假 | 麻 | ɕĭa | sjax/sj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