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成语用法
求志达道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儒家思想。
引证解释
⒈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引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自儒者出,而求志达道之学兴矣。”
求志达道的网络释义
求志达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4) 记事的文章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5) 心情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7) 神志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8) 通“帜”。旗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动词 (1) 有志;立志;专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3) 记着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永志不忘 (5) 向慕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6) 记载,记录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8) 叙述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动词 (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2) 同本义 誌,记誌也。——《说文新附》 誌,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4) 记录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6) 做记号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7) 又 寻向所志。 名词 (1) 标记;记号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英文翻译purpose, will, determination; annals
方言集汇◎ 粤语:zi3
◎ 客家话:[梅县腔] tje5 [宝安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东莞腔] zi5 [客英字典] zhi5 [陆丰腔] zhi5 [沙头角腔] zi5 [台湾四县腔] zih5 [海陆丰腔] zhi5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七志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辵( ),羍声。本义:道路畅通)(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辵(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2)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动词 (1) 说,讲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介词 从,由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英文翻译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方言集汇◎ 粤语:dou3 d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6 tau5 do5 [梅县腔] tau5 [沙头角腔] tau5 [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do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tau4 to4 [客英字典] tau5 to5 [东莞腔] tau5 [宝安腔] tau3 [陆丰腔] to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