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用法
求大同,存小异复句式;作分句、宾语;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
求大同,存小异的网络释义
求大同,存小异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dài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dà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英文翻译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详细解释tóng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重复。本义:聚集)(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2) ——见“胡同” (3) 另见 英文翻译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存,存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传·隐公三年》 虽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召寇则无以存矣。——《吕氏春秋·应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存济(存活;活命);存殁(活着的和死去的) (4) 恤问,劳问 存,恤问也。——《说文》 无一介之使以存之。——《战国策·秦策》。注:“劳问也。” (5) 又如:存候(存问,问候);存问(安慰,问候);存抚(存问安抚);存养(安抚养育) (6) 访问;问候 存问长老。——《汉书·文帝纪》。注:“省视也。”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又如:存见(探望慰问);存访(探望问候);存谕(存问、慰谕) (8) 抚育;保护 。如:存神(存养精神);存孤(恤养孤儿) (9) 思念;怀念 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存眷(思念,关注);存想(考虑,思索,想像);存注(意念,注意力);存追(追念,追慕) (11) 关心;关怀 。如:存神(留神);存顾(关心照顾);存覆(关怀爱护);存润(关怀接济) (12) 储存;保存;保全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存志(保全志向);封存(封闭起来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英文翻译exist, live, be; survive; remain
方言集汇◎ 粤语:cyun4
◎ 客家话:[梅县腔] sun2 cun2 [海陆丰腔] cun2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陆丰腔] sun3 [客英字典] sun2 cun2 [宝安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cun2 sun2 [东莞腔] sun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small, tiny, insignificant
方言集汇◎ 粤语:si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从畀( )。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2) 同本义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 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 不同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代词 (1) 其他,别的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动词 (1) 护翼 古天异临子。——《盂鼎》 (2) 区别;分开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 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 觉得奇怪;诧异 渔人甚异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5) 特别优待;特别重视 。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 通“翼”。恭敬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 通“翼”。辅助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名词 (1) 指以往,以前 。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 指以后,将来 。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 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 指特殊本领、才能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方言集汇◎ 粤语:j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2 ri5 [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2 ji5 ◎ 潮州话:i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