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2) 同本义 全,完也。——《说文》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周礼·考工记·王人》 (3) 古州名。全州 。治所在今广西全县 (4) 姓 形容词 (1) 完全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注:“犹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以全争于天下。——《孙子·谋攻》 墓中全乎为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全仗(全部的仪仗兵卫;完全依靠);全兵(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全舍(全部舍弃);全批(统统);全全(全部;统统);全周(周全;全面);全争(不动一卒,不攻一城,完全用智谋使敌降伏);全别(完全变了样,完全不一样);全制(完全控制);全遂(完全遵从);全错;全怪我;全无心肝;全完(全部缴纳);全旨(全部的意蕴、含义);全通(全部通晓);全量(全部,所有);全灶(全能的厨师);全行(全部);全副(整个);全宗(整个宗族);全批(全体);全颗(一群人的全体);全额(全部规定的数目) (3) 完备,完整 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夺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 牺牲之不全肥。——《墨子·明鬼下》 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全身盔甲。——《广东军务记》 (4) 又如:全帖(共有十面的礼帖,用红纸折成,用于隆重的礼节);全分(全套;一整套);全挂子(一整套的);手稿不全;全牛(完整的牛);全羽(完整的彩色鸟羽);全衣(完整的衣着);全具(用于祭祀的牲畜身体完整无损);全肥(祭祀用的牲畜完整而肥美);全牲(完整的家畜);全气(精气完整);全功(完满的功业);全安(完满安乐);全道(完满地掌握为君之道) (5) 完美 。如:全功(功业完美,泽被万物);全行(品行完美无缺);全毁(完美与败类);全德(道德上完美无缺);全声(完美的声音) (6) 纯,纯粹的。与“杂”相对 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荀子》 动词 (1) 保全 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苟全性命。——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全国为上(少杀人,少破坏,能完整地得到敌方领土与百姓为好);全身远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全名完节(保全自身的名誉和节操);全活(得以保全生命);全交(保全交情和友谊);全福(保全所享有的幸福);全功(保全身心之功);全生(保全天性,顺其自然);全交(保全、维护友谊或交情);全守(保全节操);全安(保全平安);全佑(保全,庇护);全忠(保全忠贞);全物(保全物类的生命);全和(保全儒家中和的道德修养);全性(保全天性);全真(保全天性);全节(保全气节;妇女保全贞操);全养(保全,养成);全济(保全,救活);全躯(保全自己的身体、生命);全护(保全,保护) (3) 保持 。如:全义(保持节操);全精(保持精神) (4) 通“痊”,病愈 十全为上。——《周礼·医师》。注:“犹瘉也。” 复之全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副词 完全,都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英文翻译maintain, keep whole or intact
方言集汇◎ 粤语:cyun4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东莞腔] cen2 [海陆丰腔] cion2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on2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qion2 [陆丰腔] tsian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備( )声。本义:谨慎、警惕)(2) 同本义 事戒不虞曰知备。——《大戴礼记·小辨》 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 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国语·周语》 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 (4) 完备;齐备 备,具也。——《广雅·释诂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 前人之述备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请备述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 (6) 通“惫”。疲乏;困顿 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吕氏春秋·慎人》 动词 (1) 准备;预备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 (3) 防备;戒备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 (4)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 (5) 储备 而设法备贮弹药。——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 (7) 提供或装备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8)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 (9) 凑数;充数 吾尝备位将相。——《汉书·萧望之传》 (10)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 (11) 守备 。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名词 (1) 设备;设施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2) 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3) 又如:军备;装备 副词 全部;完全;尽 农事备收。——《礼记·月令》 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prepare, ready, perfect
方言集汇◎ 粤语:bei6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zé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
)声。( )本义:债款,债务)(2) 索取(财物)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3)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4) 责备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过严地责备);责嚷(责备;训斥);责劝(责备并规劝);责黜(责备和贬黜);谴责(严加申斥);责让(责备、谴责);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
(6) 惩罚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业,数加笞责。——《新五代史·梁家人传》
(7) 又如:笞责;责惩(责罚惩处);责知(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责杖(以杖刑责罚)
(8) 诘问
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汉书·赵严韩张两王传》
(9) 又如:责诘(责问);责究(责问追究)
(10) 责令;要求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盐铁论·本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赦罪责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责成人之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又如:责报(让人报答;图报);责办(责成办理);责买(责成购买)
名词
(1) 责任,差使
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史记·项羽本纪》
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
救护之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专责(专门担负的某项责任);权责(权力和责任);负责(担负责任);卸责(推卸责任);职责(职务和责任);罪责(罪行的责任)
(3) 另见
zhài
名词
(1) 欠别人的财物。后作“债”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
薄敛已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无券契之责。——《管子·轻重乙》
博言负责数百万。——《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书·金滕》
宋多责赂于 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ê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