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氣 | 去旣 | 溪 | 微開 | 去聲 | 未 | 開口三等 | 微 | 止 | khioih/qioy | kʰĭə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宀(
),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2) 同本义
宇,屋边也。——《说文》
宇,屋檐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上栋下宇。——《易·系辞》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
置于宇西阶上。——《仪礼·士丧礼》
五帝庙同宇。——《汉书·郊祀志》
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淮南子·览冥》
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3) 又如:宇堂(屋檐下的正房前);宇达(屋檐和窗户);宇溜(屋檐)
(4) 房屋
聿来胥宇。——《诗·大雅·緜》
高堂邃宇。——《楚辞·招魂》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屋宇(房屋);宇庭(屋室和庭院);宇室(房舍。借指家庭)
(6) 空间。上下四方,天地之间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三苍》
神覆宇宙。——《吕氏春秋·下贤》。注:“四方上下曰宇。以屋喻天地也。”
威振八寓。——张衡《东京赋》。注:“八方区宇也。”
云霏霏而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7) 又如:宇甸(宇县,宇寰,宇宙。天下);寰宇;宇内
(8) 地域;疆土
(9) 又
复周公之宇。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左传·昭公四年》
(10) 又如:宇守(国土;疆土)
(11) 国境
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马王堆汉墓帛书》
(12) 住处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国语·周语》
(13) 风度,仪容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器宇轩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ji1 [梅县腔] j3 [台湾四县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3 [东莞腔] ji3 [海陆丰腔] r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羽 | 王矩 | 云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ĭu | yox/hiu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曰,卬声。本义:仰起,抬起)
(2) 同本义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乐府诗集·柳树得春风》
(3) 又如:昂首(仰着头);昂首挺胸(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无所畏惧或坚决的样子)
(4) 高,升高
横奉之,令左昂右低,如有首尾然。——《礼记·曲礼》
(5) 抬高物价
昂其直,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形容词
(1) 高(与“低”相对) 。如:昂霄(高入霄汉,形容出人头地或才能杰出)
(2) 昂扬。高傲 。如:昂然(高傲的样子,突出鲜明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ong1 [台湾四县腔] ngong1 ngo5 [客英字典] ngong1 [宝安腔] ngong2 ngong1 [东莞腔] ngong2 [海陆丰腔] ngong1 ng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卬 | 五岡 | 疑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ngang | ŋɑ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2) 同本义
轩,曲輈藩车。——《说文》
轩,安车也。——《声类》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舍其文轩。——《战国策·宋策》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车有轓曰轩。”
如轾如轩。——《诗·小雅·六月》
后重曰轩。——《通俗文》。按,后重曰轾,前高曰轩。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文轩之与敝舆。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左传·闵公二年》
(3) 又如:轩服(轩车与冕服);轩朱(古代显贵者所乘坐的车子);轩车(曲辕而有帷幕的马车。是古代大夫以上的坐车);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轩车和冕服)
(4) 泛指华美的车子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江淹《别赋》
(5) 又如:轩车下坠(比喻日落);轩帆(车和船);# 楼板,建筑物的上层结构部分
于是左右平,重轩三阶。——《后汉书》
(6) 屋檐
轩,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集韵》
(7) 又如:轩宁(殿前檐下的平台和殿上屏门之间);轩檐(屋檐)
(8) 殿堂前檐处
酒半酣,辽主临轩,命诸部长次弟起舞。——《续资治通鉴》
(9) 又如:轩砌(殿堂前的台阶);轩陛(殿堂的台阶)
(10) 房屋。也用作书斋、茶馆的字号
我们家里如今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着,借了来也没趣。——《红楼梦》
(11) 又如:轩子(屋室);轩宇(轩敞的屋宇);轩序(指住宅);轩房(住室)
(12) 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
新构一轩跨路,貌灵官于中。——《徐霞客游记》
(13) 又如:轩榭(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轩厂(棚舍)
(14) 厕所的别称
厕或曰轩,前有版似殿轩也。——《释名》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史记·外戚世家》
均之土也,或基堂殿,或涂轩户。——《论衡·幸偶篇》
(15) 又如:轩厕
(16) 槛板
轩,谓槛正板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17) 又如:轩栏(栏板)
(18) 有窗槛的小室或长廊
啸傲东轩下。——陶潜《饮酒》
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为厨。
从轩前过。
轩凡四遭火。
(19) 又如:轩子(有窗的长廓);轩陛(指居室);轩栏(殿前长廊的栏干);轩楹(堂前的廊柱)
(20) 指窗户或门
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开轩面场圃。——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1) 又如:轩户(门户。指人家);轩扉(门窗);轩榥(窗户)
(22) 星名 。如:轩宫(星名。轩辕之宫的简称);轩辕(中国星官名);轩光(轩辕星的光辉)
(23) 轩辕的省称。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 。如:轩后(即黄帝轩辕氏);轩主(即轩辕氏。南朝梁宣帝);轩室(帝王的宫室)
形容词
(1) 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大
中轩敞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轩昂(气概不凡;高大雄伟);轩秀(挺拔秀出);轩眉(即扬眉。形容人志气高昂或高兴的样子);轩峙(高耸矗立);轩特(轩昂出众);轩举(高昂,爽朗)
(3) 重
夫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后汉书》
(4) 宽悦。也作“刳”
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庄子》。唐· 陆德明释文:“刳, 崔本作轩,云:‘宽悦貌。’”
动词
(1) 高扬;飞扬
归雁载轩。——王粲《赠蔡子笃》
翔雾连轩。——木华《海赋》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颜延年《五君咏向常侍》
(2) 又如:轩轩(起舞的样子;扬扬自得的样子);轩毳(飞鸟);轩翥(飞举);轩举(高扬飞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