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ㄑ一ˋ ㄩˇ ㄅㄨˋ ㄈ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人物气宇轩昂,精力充沛,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出自《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成语用法

气宇不凡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气势。

气宇不凡造句

不然就是北大学生气质太差,今天突然见个气宇不凡的不适应。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神州飞扬,壮丽山河,举杯共饮,歌声嘹亮,气宇不凡,欢声笑语,国富民强,欢蹦乱跳,欢欢喜喜。
太太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杨德银看着左玉杰打量自己,也开始打量起左玉杰来,发现左玉杰气宇不凡、清新俊逸,杨德银一见之下顿时喜欢的不得了,忙拉着左玉杰坐下,吩咐家人开饭。
李九看去,只见他剑眉星目,玉面朱唇,若没有白衣配金剑,定会把他错认为成俊秀儒雅的书生,果然是仙风道骨,气宇不凡。
五人或气宇轩昂、或魁梧奇伟、或气宇不凡、或温文尔雅、或雍容大雅,仅就容貌而言五人绝对是后世定价美男子的最高标准。
五颗星的酒店,光看这两张就觉得气宇不凡。
言谈中,无尘道人觉得鬼谷子气宇不凡,说道论经也是见解独到,倒也是虚心向鬼谷子问道。
他果然气宇不凡,走起路来龙行虎步的。
闻听地煞黄狮袁家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果然人如其名,气宇不凡。
那照片正是几年前拍的,不过照片上的人却是一身的学员装,很是飒爽英姿,气宇不凡。
男人的头顶上是昏暗的月亮,骑在神骏的黑马上,更是气宇不凡。
而另一人则是身躯如标枪一般,昂首阔步,气宇不凡,步伐之中透着一股自信的风采,一点也不比那个高大的男子逊色。
从后排的石屋中走过来一个少年,那少年眉清目秀,清新俊逸,一眼望去也有几分气宇不凡。
只见镜子里的一少年,风度翩翩,气宇不凡,英俊潇洒,眉清目秀。
那时候的人看着都潇洒,气宇不凡现在的知识份子。
虽一身的书生气息,却也气宇不凡。
贫僧看唐营里有两员小将英武威猛,气宇不凡;西凉哈密王恰有几个孙女天生丽质,桃羞杏让。
他的女友,一定美若天仙,气宇不凡。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
[yu]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G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D
四角: 30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宀( mián),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2) 同本义

宇,屋边也。——《说文》

宇,屋檐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上栋下宇。——《易·系辞》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

置于宇西阶上。——《仪礼·士丧礼》

五帝庙同宇。——《汉书·郊祀志》

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淮南子·览冥》

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3) 又如:宇堂(屋檐下的正房前);宇达(屋檐和窗户);宇溜(屋檐)

(4) 房屋

聿来胥宇。——《诗·大雅·緜》

高堂邃宇。——《楚辞·招魂》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屋宇(房屋);宇庭(屋室和庭院);宇室(房舍。借指家庭)

(6) 空间。上下四方,天地之间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三苍》

神覆宇宙。——《吕氏春秋·下贤》。注:“四方上下曰宇。以屋喻天地也。”

威振八寓。——张衡《东京赋》。注:“八方区宇也。”

云霏霏而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7) 又如:宇甸(宇县,宇寰,宇宙。天下);寰宇;宇内

(8) 地域;疆土

(9) 又

复周公之宇。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左传·昭公四年》

(10) 又如:宇守(国土;疆土)

(11) 国境

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马王堆汉墓帛书》

(12) 住处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国语·周语》

(13) 风度,仪容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器宇轩昂

英文翻译

house; building, structure; eave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 客家话:[陆丰腔] ji1 [梅县腔] j3 [台湾四县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3 [东莞腔] ji3 [海陆丰腔] r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王矩上聲合口三等ĭuyox/hiuu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fán [fan]
部首: 214
笔画: 3
五笔: M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I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副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2) 凡是,一切

凡,皆也。——《广雅》

凡,数之总名也。——《三苍》

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春秋繁露》

凡有辜罪。——《书·微子》。郑注:“犹皆也。”

凡内女之有爵者。——《周礼·春官序》

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这些)

(4) 总共

计凡付终。——《管子·版法》

凡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全书凡六卷,五十章;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几(共计多少)

形容词

(1) 平常;普通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红楼梦》

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费(平常的费用);凡等(普通人);凡浅(平凡浅陋)

(3) 平庸

巨是凡人。——《资治通鉴》

(4)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辈);凡恶(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见识短浅)

名词

(1) 纲要,概括之辞

请略举凡,而客自鉴其切焉。——扬雄《长杨赋》

(2) 又如:凡目(大纲与细目);凡最(总目;名目);凡要(簿书的纲要);凡号(总括的名称)

(3) 人世间,尘世

仙凡路阻两难留。——司空图《携仙箓》

(4)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间);凡底(人间)

(5) 古国名 。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6) 凡人,普通人 。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凡胎(凡人)

英文翻译

all, any, every; ordinary, common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m2 [海陆丰腔] fam2 fam1 [客英字典] fam2 [陆丰腔] fam3 [梅县腔] fam2 [宝安腔] fam2 [客语拼音字汇] fam2 [东莞腔] fam2 [台湾四县腔] fam2 fam1
◎ 潮州话:〖huam5 (hûam) [澄海]huang5〗 〖huam6 [澄海]hua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九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咸平聲合口三等bʰĭwɐmbyam/bv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