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人民群众不断的加工,是专业创作的基础。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民间舞蹈可能吸收爵士风格或踢踏舞的动作。
2、例如,在亚美尼亚(Armenia),资助款将用于纪录20个亚美尼亚民间舞蹈以及相关的音乐和传统。
3、Guelaguetza是一年一度的民间舞蹈节,在瓦哈卡及附近城市举办,吸引了该州各地的舞者身着传统服装前来表演。
4、从印度北部城市昌迪加尔举行的女人节文化节目上,来自印度偏远的拉贾斯坦邦的民间舞蹈家用眼皮拾起戒指。
5、课程将包括做被子,木雕,民间舞蹈,陶艺,编椅子和其他题材。
6、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具有:微颤的动律、多变的舞姿、高超的技巧。
7、民间舞蹈演出几乎每晚都有。
8、文章从一些戏曲与民间传统舞蹈的现象去追寻宗教对闽南戏曲与民间舞蹈影响的痕迹。
9、本文对前人有关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类型的划分提出异议,认为五大文化类型和六个舞蹈文化区的分类方法缺乏逻辑性。
10、“传统组合”在文化功能上偏重于一种“次生态”式的文化传承,它相当于民间舞蹈的“活字典”,“活历史”。
11、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相适应。
12、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
13、这个以民间舞蹈、岳得尔歌和高山运动为主的庆典的精彩场面就是投掷重达184磅(合83公斤)的巨石比赛了。
14、秧歌舞是一种源自宋朝的中国民间舞蹈。
15、它们已经自成体系,分别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和地方戏曲两个不同门类。
16、昌黎地秧歌是昌黎县境内普遍开展的一种自娱性较强的民间舞蹈艺术,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17、彝族烟盒舞起源于原始的狩猎祭祀,与彝族“跳乐”、“跳弦”等民间舞蹈同源异流。
18、还有曾5次获得温布登网球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军的搏格,在双手握拍抽打反手底线球时,不时地表现出东欧民间舞蹈的韵味。
19、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
20、该节目荣获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大赛作品银奖。
21、结语部分简要阐述笔者对1980年代以来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创作的见解。
22、该艺术团的任务是使古老的德国民间舞蹈得以保持和焕发生命力,并向公众表演,同时还表演民歌和民间服饰。
23、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有节奏感很强的音乐相伴。它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很流行。
24、最后对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文化现象形成系统的完整认识。
25、另外一种著名的民间舞蹈是秧歌,常在节日庆典时上演。
26、你去那里准备做什么?我准备去看民间舞蹈。
27、在塔吉克民间舞蹈中多见模仿雄鹰回旋、飞翔的动作,乐器中也有鹰骨做成的鹰笛。
28、在中国的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一个国际民间舞蹈节,舞者演出,。
民间舞蹈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n2 [宝安腔] min2 [东莞腔]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in2 [海陆丰腔] min2 [客英字典] min2 [沙头角腔] min2 [陆丰腔] m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民 | 彌鄰 | 明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mĭĕn | mjin/min |
详细解释
jiān
名词
(1) (间是后起字,本字作閒,本义见间
)(2) 中间;内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閒也。——《礼记·乐记》
而独閒数百千里。——《汉书·严助传》。注:“中间也。”
攘臂于其閒。——《庄子·人间世》。司马注:“犹里也。”
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 王之涣《凉州词》
林间窥之。——唐· 柳宗元《三戒》
草木之间。——明·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满井游记》
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出于其间。——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两地之间;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半中间;两个高楼间的小弄;两个电极间的真空
(4) 一会儿,顷刻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庄子·大宗师》
乃留止閒曰。——《战国策·秦策》
(5) 又如:间不容息(其时间不容喘息。比喻时间短促)
(6) 近来
帝间颜色瘦黑。——《汉书·叙传上》
(7) 姓(閒)
量词
(1) 表示房屋的量詞
安得广厦千萬间。——唐· 杜甫《茅屋为秋風所破歌》
(2) 又如:一间卧室;三间門面
(3) 另見
;(4) “间”另见
jiàn
名词
(1)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
) 本义:门缝)(2)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说文》
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墨子经》
其閒不能以寸。——《孟子》
从门閒而窥其夫。—《史记·管晏传》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 后序》
(3) 又如:间出(乘隙私出,微行);间缺(空隙);间蹊(小道);间径(小道;僻路)
(4) 隔阂;嫌隙
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国语·越语下》
(5) 间谍 。如:间使(密使);间骑(骑兵侦察员);间者(探子);间事(用间谍之事);间人(内奸)
动词
(1) 挑拔,使人不和
谗人间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离间(挑拔使之不和睦);间构(离间构陷,挑拔中伤);间疏(离间);间貳(离间);间书(用以挑拔是非的信)
(3) 拔去多余的植株、去掉多余的树(使其他的苗或树能更好地生长) 。如:间玉米苗
(4) 隔开间隔
枫松相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病间月。——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间行(拉开距离行进);间阔(久别;远离);间岁(隔一年);间世(隔代)
(6) 夹杂;参杂
中间力拉。——《虞初新志·秋声诗序》
(7) 又如:间色(杂);间错(间杂);间编(编次杂乱);间厕(夹杂);间诂(夹注)
(8) 非難;毁謗 。如:间然(非议);间废(不以为然而废弃);间言(非议);间非(责怪);间谤(毁谤)
(9)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10) 更迭;交替
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杜甫《别蔡十四著作》
(11) 又如:间歌(古时吹笙和唱歌相交替的一种礼制);间出(隔世而出);间生(隔世而生)
副词
(1) 间或,断断续续
时时而间进。——《战国策·齐策》
间道经其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间以诗记所遭。——宋· 文天祥《 后序》
间则蹑屐。——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秘密,暗中(隔开众人,使自己隐而不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侯生乃屏人间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ang1 旧读:gan1 ,goiⁿ1 [揭阳、潮阳]gaiⁿ1 ,goiⁿ3 [揭阳、潮阳]gaiⁿ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舛(
),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2) 同本义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3) 又如: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4) 钟体的顶部
钲上谓之舞。——《考工记·凫氏》
动词
(1) 跳舞
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拔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3) 摇动 。如:手舞双刀
(4) 玩弄
舞智以御人。——《史记·张汤列传》
(5) 又如: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6) 鼓舞,振奋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7) 戏弄 。如:舞旋(耍弄;折腾)
(8) 〈方〉∶作,搞
这事就舞起来了。——《儒林外史》
(9) 弄,抚弄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u3 [海陆丰腔] wu3 mu3 [客英字典] mu3 vu3 [台湾四县腔] wu3 mu3 [梅县腔] mu3 wu3 [沙头角腔] wu3 mu3 [东莞腔] wu3 [宝安腔] wu3 (mu3) [客语拼音字汇] mu3 v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武 | 文甫 | 明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x/miuu | mĭ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舀(
)声。本义:踩,踏)(2)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蹈,践也。——《说文》
蹈,履也。——《广雅》
足之蹈之。——《孟子》
蹈腾昆仑。——《淮南子·原道》。注:“蹑也。”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庄子·达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资治通鉴》
蹈死不顾。——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蹈火(踩火);蹈藉(践踏);蹈跃(践踏奔跳);蹈冰(踏冰)
(4) 顿足踏地
发扬蹈历之己蚤。——《史记·乐书》。正义:“顿足蹋地也。”
(5) 又如:手舞足蹈;蹈舞(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蹈咏(舞蹈和吟唱)
(6) 遵循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苏轼《伊尹论》
(7) 又如:蹈矩(投身;依托);蹈节(克守节操);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8) 实行
一理长成,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蹈险(经历危险);蹈义(履行正义);蹈道(履行正道)
(10) 朝某方向走;行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荀子·儒效》
(11) 又如:蹈难(身赴危难);蹈敌(赴敌)
(12) 乘;利用 。如:蹈瑕(利用过失);蹈隙(利用空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u6 to6 tau1 [梅县腔] tau1 tau5 [客英字典] tau1 tau5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o1 [台湾四县腔] tau5 to5 tau1 [宝安腔] tau1 [陆丰腔] tap8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導 | 徒到 | 定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dauh/daw | dʰ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