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学

mín xué [ min xue]
繁体 民學
注音 ㄇ一ㄣˊ ㄒㄩㄝˊ

词语释义

民校。

词语解释

  1. 民校。

    《中国歌谣资料·牵牛花开艳艳红》:“从今俺入民学里,共产党来了俺当学生。”

引证解释

⒈ 民校。

《中国歌谣资料·牵牛花开艳艳红》:“从今俺入民学里,共产党来了俺当学生。”

民学的网络释义

民学

  • 简介
  • 拼音:mín xué
  • 注音: ㄇㄧㄣˊ ㄒㄩㄝˊ
  • 条目:民学(民学) 
  • 解释:
  • 民校。《中国歌谣资料·牵牛花开艳艳红》:“从今俺入民学里,共产党来了俺当学生。”
  • 民学造句

    全民学不学英语,是按照“市场”调节来实现的,不用横加干涉。
    要去学习,首先要下定一个决心,为人民学习,为国家学习,学得了以后为人民工作,为国家工。
    何叔衡在“新民学会”时就以性情刚毅著称,临难不苟正是他这种品格的表现。
    并将自山东问题发生以来,贵属地方人民学生有无何等轶出范围举动,暨如何约束,并如何保护日本商民之事实,先行详查报部,俾资根据答复日使,切盼详复。
    雷锋,一个普通的士兵,成了亿万人民学习的典型。这件事非同小可,它是一场真正的思想革命。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起点是新民学会。
    在他们生前,不求声名显赫,也不会曲学阿世,只是甘为人梯的平民学者。
    全国旅游景点的群众都应向三亚人民学习,把旅客当做爆发户或公款客劫富济穷吧。
    如今他们却大办其夜学,名之曰农民学校。
    您劳碌一生,堪称楷模!全家衣服包洗;全家卫生包揽;全家工资包赚!辛勤劳动传温情,衷心问候总是您,全国人民学楷模,五一劳模必属您。劳动节快乐!
    州民学费,数十年来,这是多州立学所拥有的一优势,各州立学用此来吸引众多品质优良、天资聪慧的莘莘学子,在这方面,即使是长春藤盟校也无法与之比拼。
    界首县村民程德富说,国家逐年提高托市收购价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农民学会了算比较账,如果新粮上市时价格过低,农民是不会急于出手的。
    在谢通门县达那答乡农牧示范园区内,县里聘请的技术员刘延德正手把手地指导着几名农民学员,并详细地向他们讲解西红柿种植技术要领。
    在伊甸园里人民学会了用无花果遮蔽羞处,而经历了数万年的挣扎之后,人民才学会用娱乐之叶遮蔽灵魂的痛苦。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二十一世纪的人民,从此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快乐之中。
    一个铁塔的倒掉能够培养全民学习意识,这不是大大的好事吗?这么看来,通城铁塔就必须倒,甚至于非倒不可。
    国立法普法、民学法依法;国无法不安国、民不法无良民。
    傣族男童教育问题并非仅仅是性别范畴的问题,还与该族信教传统极为相关,因此反映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国民学校教育普及间的张力。
    主体完工的新民学会仿古牌楼成为新民路的一道景观。
    哪里还有我在公民学课上学到的制衡作用?
    随着市民学驾驶的热情越来越高,对驾校教练员的素质也要求更高。

    汉字详情

    mín [min]
    部首: 104
    笔画: 5
    五笔: NA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VP
    四角: 77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英文翻译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 客家话:[梅县腔] min2 [宝安腔] min2 [东莞腔]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in2 [海陆丰腔] min2 [客英字典] min2 [沙头角腔] min2 [陆丰腔] m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mĭĕnmjin/min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

    民学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