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军

mín jūn [ min jun]
繁体 民軍
注音 ㄇ一ㄣˊ ㄐㄨㄣ

词语释义

辛亥革命时期反抗清政府的起义军队的通称。

词语解释

  1. 辛亥革命时期反抗 清 政府的起义军队的通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民军之起,在改政体以救国民,苟可息争,决不嗜战。” 许地山 《换巢鸾凤》四:“我所投的是民军。”

引证解释

⒈ 辛亥革命时期反抗清政府的起义军队的通称。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民军之起,在改政体以救国民,苟可息争,决不嗜战。”
许地山《换巢鸾凤》四:“我所投的是民军。”

民军的网络释义

民军

  • 辛亥革命时期反抗 清 政府的起义军队的通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民军之起,在改政体以救国民,苟可息争,决不嗜战。” 许地山 《换巢鸾凤》四:“我所投的是民军。”
  • 民军造句

    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吴襄在京遭农民军拷掠,爱妾陈圆圆被夺占,于是顿改初衷,打着为崇祯帝复仇旗号,拒降李自成,还师山海关,袭击唐通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装备简陋武器的国民军同这些群众战斗。
    走进八月,所有的花都在绽放中吐露芬芳,所有的心都在祝福歌唱。人民军队英姿飒爽,紧急时刻本色张扬。像最可爱的人致敬。八一建军节快乐!
    好似一头老公驴似的,那嘴唇不住的呱嗒,着急地把房门关闭,而后回头,对着床上的国民军女子,伸出饿狼一般的魔爪,立即扒去身上的衣服……
    这是人民军队,不是你搞特殊化的地方!
    高丽人民军攻势如潮,很快演成破竹之势。
    外商们将此意见转达给各国公使,在多方考量之下,列强均“认民军为交战团体,各国严守中立”。
    八月一日桂花香,建军节里来拥军,唱首军歌送军人,人民军队最可爱,保家卫国爱人民,军纪严明扬国威,建军节里许心愿,人民军队更强大,祖国母亲更富强!
    八月一日建军节,鲜花艳艳军旗摆;军号嘹亮催人进,军歌声声威震天;军姿雄健军容整,军纪严明如钢铁。敬个军礼献祝福,祝人民军队不断强大威仪四方!
    两名朝鲜人民军军人谈笑风声。
    图书馆外墙上有油彩壁画,其中一幅是朝鲜人民军在和群众一起庆祝胜利,另一幅则是手捧鲜花的母女和肩上挎枪的战士,背景是一团红日。
    这就让观众和读者领会到先进军事文化对塑造、提升和强健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以及人民军队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
    恰值总办李一琴自京回厂,民军就迫令照常办事。
    国民军军官在许多地方下令对当地老百姓斩尽杀绝。
    如果李孝娥不是这样,护民军的旗头郭进早就饿死在应天街头了。
    坚强的臂膀,为我们扛起一片和平的天下;不屈的灵魂,为我们守候一方平安的土地。有了你们,人民军队,百姓心中放心无比,八一,为你们献礼!
    人民军队因为有人民的支持,所以百战百胜,所向无敌。
    这时,外面足音跫然,一位人民军中校军官轻轻地走进来,贴着彭辽耳边私语几句,彭辽顿时满脸笑容,不时抬头瞟一下固特英。
    朝鲜人民军军人还举行了文艺活动,演出节目包括序诗《战胜的纪念碑多伟大》、重唱《胜利的遐想》和演讲《枪杆子的分量》等。

    汉字详情

    mín [min]
    部首: 104
    笔画: 5
    五笔: NA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VP
    四角: 77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英文翻译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 客家话:[梅县腔] min2 [宝安腔] min2 [东莞腔]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in2 [海陆丰腔] min2 [客英字典] min2 [沙头角腔] min2 [陆丰腔] m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mĭĕnmjin/min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民军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