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幙

cuì mù [ cui mu]
注音 ㄘㄨㄟˋ ㄇㄨˋ

词语释义

1.亦作"毳幕"。 2.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词语解释

  1. 亦作“ 毳幕 ”。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幙,以御风雨。” 李善 注:“毳幙,毡帐也。” 唐 王维 《兵部起请露布文》:“毡裘之长,思嚮风以无阶;毳幙之人,惟涂地而可获。”《资治通鉴·唐高宗麟德二年》:“东自 高丽 ,西至 波斯 、 乌长 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六:“毳幕诸陵下,狼烟六郡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毳幕”。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幙,以御风雨。”
李善注:“毳幙,毡帐也。”
唐王维《兵部起请露布文》:“毡裘之长,思嚮风以无阶;毳幙之人,惟涂地而可获。”
《资治通鉴·唐高宗麟德二年》:“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
清顾炎武《感事》诗之六:“毳幕诸陵下,狼烟六郡间。”

毳幙的网络释义

毳幙

  • 毳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uì mù,是指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 汉字详情

    cuì [cui]
    部首: 419
    笔画: 12
    五笔: TFNN
    五行:
    仓颉: HUHUU
    四角: 2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三毛。本义:鸟兽的细毛)

    (2) 同本义

    毳,兽细毛也。——《说文》

    毳,细羊毛也。——《字林》

    共其毳为毡。——《周礼·掌皮》

    羊冷毛而毳。——《礼记·内则》

    (3) 又如:毳褐(毛织的僧衣);毳帘(毛织的帘子);毳羽(羽毛)

    (4) 指兽毛皮 。如:毳裘(毛皮衣服);毳冕(毳衣和冕);毳衣(皮裘;又指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

    (5) 鸟兽毛经过加工而制成的毛制品

    (6) 又如:毳殿,毳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毳幔(毳帐);毳锦(一种精美的毛织物)

    英文翻译

    fine hair or fur on animals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ui5 [台湾四县腔]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海陆丰腔] cui5 [梅县腔] c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此芮祭A合去聲合口三等祭Atsʰĭwɛichyed/cvey
    [mu]
    部首: 318
    笔画: 13
    五笔: MHAD
    仓颉: LBTAK
    四角: 44284

    英文翻译

    a curtain, a screen

    方言集汇

    ◎ 粤语:mo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ok7 [台湾四县腔] mok7 [海陆丰腔] mok7
    ◎ 潮州话:mo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