毚檀
注音
ㄔㄢˊ ㄊㄢˊ
词语释义
檀树的一种。一说即白檀。
词语解释
檀树的一种。一说即白檀。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葬 鲁 城北 泗 上” 裴駰 集解引《皇览》曰:“﹝ 孔子 ﹞冢塋中树以百数,皆异种……民传言‘ 孔子 弟子异国人,各持其方树来种之’。其树柞、枌、雒离、安贵、五味、毚檀之树。” 司马贞 索隐:“毚音谗。毚檀,檀树之别种。” 明 方以智 《通雅·植物三》:“毚檀即白檀……亦檀香类,但不香耳。”
引证解释
⒈ 檀树的一种。一说即白檀。
引《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 裴駰集解引《皇览》曰:“﹝孔子﹞冢塋中树以百数,皆异种……民传言‘ 孔子弟子异国人,各持其方树来种之’。其树柞、枌、雒离、安贵、五味、毚檀之树。”
司马贞索隐:“毚音谗。毚檀,檀树之别种。”
明方以智《通雅·植物三》:“毚檀即白檀……亦檀香类,但不香耳。”
毚檀的国语词典
一种檀木。
毚檀的网络释义
毚檀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cunning; greedy; crafty
方言集汇
◎ 粤语:caa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m2 [客英字典] cam2 [台湾四县腔] cam2 [梅县腔] cam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m2 [客英字典] cam2 [台湾四县腔] cam2 [梅县腔] c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六咸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讒 | 士咸 | 崇 | 咸 | 平聲 | 咸 | 開口二等 | 咸 | 咸 | zrem/draem | dʒʰɐ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亶(
)声。本义:木名。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即红木);榆科的青檀)(2) 同本义
檀,檀木也。——《说文》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3) 又如:檀车(古代车子多用檀木为之,故称);檀板(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檀柘(檀树与柘树);檀桐(檀木与桐木);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
(4) 香木檀的省称,即檀香 。如:檀印(檀香);檀林(旃檀之林。佛寺的尊称);檀香扇(用檀香木做骨架的扇)
(5) 情郎 。如:檀奴(檀郎,女子对丈夫或情郎的昵称);檀郎谢女(喻指多才而钟情的青年男女)
(6) 姓
形容词
浅红色,浅绛色 。如:檀口香腮(比喻女子的嘴和脸红而香);檀口(女子粉红色的嘴唇);檀子(浅红色颜料)
动词
布施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檀那国(佛语。指没有邪恶凶杀,人们都好善乐施的理想国度);檀越(檀主,檀那。施主)
英文翻译
sandalwood, hardwood;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an2 [宝安腔] tan2 [客语拼音字汇] tan2 [海陆丰腔] tan2 [梅县腔] tan2 [陆丰腔] tan3 [东莞腔] tan2 [台湾四县腔] ta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an2 [宝安腔] tan2 [客语拼音字汇] tan2 [海陆丰腔] tan2 [梅县腔] tan2 [陆丰腔] tan3 [东莞腔] tan2 [台湾四县腔] t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壇 | 徒干 | 定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dan | dʰ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