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比声。本义:人脐)
(2) 人的肚脐 ?
(3) 春秋时鲁国城邑名
五年,春,城毗。——《春秋》
动词
(1) 通“弼”。辅助,从旁协助
辅毗安顺。——《太尉刘宽碑》
为国毗辅。——《绥民校尉熊君碑》
(2) 又如:毗助(毗佐、毗奉、毗辅、毗翼。辅助);毗益(辅助;助益);毗赞(辅佐;襄助)
(3) 邻连,与…相邻 。如:毗联(毗连)
(4) 附和
天之方懠,无所夸毗。——《诗·大雅》。朱熹集传:“夸,大也;毗,附也。”
(5) 通“裨”。增益
轧言及政事,多所毗补。——《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梅县腔] pi2 [宝安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海陆丰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yē名词 (1) 耶稣或耶稣教的简称 佛生最先, 孔次之, 耶又欢之。—— 谭嗣同《仁学》 (2) 译音用字 。如:耶和瓦(耶和华) (3) 另见 yé助词 (形声。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史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抑未死耶。 岂可近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久死耶。 捋虎须耶。 过实耶。——清· 周容《芋老人传》 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人诟詈耶。——《明史》 名词 父亲。后作“爷” 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宋· 程大昌《演繁露》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古文苑·木兰诗》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耶耶(父亲;祖父);耶娘(父母。后多作“爷娘”) 助词 (1)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如:耶乐(叹词。如说啊呀);耶耶(叹词。表示惊讶); 耶许(象声词。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为有齐声共叹之义);耶禹(如耶许);耶耶乎(方言。有随便、马虎、不负责、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 (2) 另见 英文翻译used i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粤语:j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a2 ja1 [客语拼音字汇] ya2 [沙头角腔] ja2 [东莞腔] ja2 [海陆丰腔] ra2 ra1 [梅县腔] ja2 [宝安腔] ja2 [客英字典] ja2 ja1 [陆丰腔] ja1 ◎ 潮州话:ê1(e) ia5 ê5(îa ê)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2) 同本义 杜,甘棠也。——《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树大者插五枝。——《齐民要术》 (3) 姓 动词 (1) 堵塞 杜,塞也。——《小尔雅·广诂》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 (2) 又如: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杜隔(阻塞隔离);杜闭(堵塞,关闭);杜禁(堵塞) (3) 关门,封闭 。 杜乃护王。——《书·费誓》。注:“闭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强公室,杜私门。——《史记·李斯列传》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汉书·王陵传》。 颜师古注:杜,塞也,闭塞其门也。 塞隘杜津。——《汉书·叙传》 (4) 又如:杜口(闭口不说);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杜门晦(屏)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5) 杜绝,制止 。如:杜心(绝望);杜谏(谏止;制止);杜弊(杜绝作弊);杜弃(拒绝,屏弃);杜遏(禁绝,阻止) (6) 冲击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管子·度地》 (7) 拒绝。如:杜黜(排斥,黜退) 英文翻译stop, prevent; restrict; surname
方言集汇◎ 粤语:dou6
◎ 客家话:[梅县腔] tu5 [海陆丰腔] tu6 [客英字典] tu5 [陆丰腔] tu6 [客语拼音字汇] tu4 [台湾四县腔] tu5 [东莞腔] tu5 [宝安腔] tu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十姥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