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沙门天王
词语释义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词语解释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 多闻天王 。俗称 托塔天王 。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 唐 宋 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於是,於 开元寺 之 灵山 ,塑北方 毗沙门天王 。”亦省称“ 毗沙门 ”、“ 毗沙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 毗沙门 ,外形如脱履。”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又 感应 天王殿 一间两厦,其天王也,变 毗沙 之身,於 咸通 之年,现神质为 龟城 之助。”《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 宋 景焕 《野人闲话·应天三绝》:“ 毗沙 大像何光辉,手擎巨塔凌云飞。”参见“ 四天王 ”。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参见“四天王”。
引唐黄滔《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於是,於开元寺之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
亦省称“毗沙门”、“毗沙”。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毗沙门,外形如脱履。”
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又感应天王殿一间两厦,其天王也,变毗沙之身,於咸通之年,现神质为龟城之助。”
《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宋景焕《野人闲话·应天三绝》:“毗沙大像何光辉,手擎巨塔凌云飞。”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比声。本义:人脐)
(2) 人的肚脐 ?
(3) 春秋时鲁国城邑名
五年,春,城毗。——《春秋》
动词
(1) 通“弼”。辅助,从旁协助
辅毗安顺。——《太尉刘宽碑》
为国毗辅。——《绥民校尉熊君碑》
(2) 又如:毗助(毗佐、毗奉、毗辅、毗翼。辅助);毗益(辅助;助益);毗赞(辅佐;襄助)
(3) 邻连,与…相邻 。如:毗联(毗连)
(4) 附和
天之方懠,无所夸毗。——《诗·大雅》。朱熹集传:“夸,大也;毗,附也。”
(5) 通“裨”。增益
轧言及政事,多所毗补。——《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梅县腔] pi2 [宝安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海陆丰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shā名词 (1)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 同本义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 (4)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凫鷖在沙。——《诗·大雅·凫鷖》 (5) 又如: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 (6) 沙地;水边可耕之地 。如: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7) 沙漠 。如: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8) 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 。如:豆沙 (9) 姓。如: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 (10) 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形容词 (1) 沙哑的,嘶哑的 。如: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 (2) 粗糙 。如: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 (3) 粗野;粗俗 。如:沙块(粗野之人) (4) 颗粒松散如沙状 。如: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 (5) 〈方〉∶雌性的 。如:沙牛 (6) 另见 shà动词 (1) 〈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如: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 (2) 另见 英文翻译sand, gravel, pebbles; granulated
方言集汇◎ 粤语:saa1
◎ 客家话:[陆丰腔] sa1 [梅县腔] s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海陆丰腔] sa1 [东莞腔] sa1 [台湾四县腔] sa1 [客英字典] sa1 [沙头角腔] sa1 ◎ 潮州话:sua1 sa1 (sua sa)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词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词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英文翻译gate, door, entrance, opening
方言集汇◎ 粤语:mun4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形容词
(1) 天然的;天生的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1 [台湾四县腔] tien1 [客英字典] tien1 [陆丰腔] tian1 [客语拼音字汇] tian1 [东莞腔] ten1 [沙头角腔] tien1 [宝安腔] ten1 [海陆丰腔] tien1
◎ 潮州话:tiang1 [潮州]tiêng1 ,tin1 (thiang thi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天 | 他前 | 透 | 先開 | 平聲 | 先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tʰien | then |
详细解释
wáng
名词
(1) (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
(2)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 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 汉有天下,因 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王公(天子与诸侯;泛指达官贵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宫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车(王之车乘)
(4) 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越王勾践栖于 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请勾践女女于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王人(国君);王女(古时封王者之女);王吏(天子或国君的官吏);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王政(国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于皇后)
(6)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西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8) 朝廷 。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王务(朝廷的公事);王机(朝廷的政事);王体(朝廷的大政方针)
(9) 王朝 。如:王轨(王朝的秩序、制度);王制(王朝的制度);王灵(王朝的威德)
(10) 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王久不至。——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擒贼先擒王;乐器之王;拜他为王
(12) 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尔雅》
(13) 统治者,主宰者 。如:王化(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职官)
(14) 冠军 。如:拳王
(15) 姓
(16) 另见
wàng
动词
(1)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
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秦地可尽王。
沛公为 汉王,王 巴、 蜀。——《史记·留侯世家》
(2) 作皇帝,称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
周不法 商, 夏不法 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3) 胜过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ong3 [客英字典] vong2 [海陆丰腔] wong2 [宝安腔] wong2 [台湾四县腔] wong2 [梅县腔] wong2 wong5 [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客语拼音字汇] ong2 vong2
◎ 潮州话:uang5(uâng) <姓>hêng5(hê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王 | 雨方 | 云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ĭwaŋ | yang/hv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