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比声。本义:人脐)
(2) 人的肚脐 ?
(3) 春秋时鲁国城邑名
五年,春,城毗。——《春秋》
动词
(1) 通“弼”。辅助,从旁协助
辅毗安顺。——《太尉刘宽碑》
为国毗辅。——《绥民校尉熊君碑》
(2) 又如:毗助(毗佐、毗奉、毗辅、毗翼。辅助);毗益(辅助;助益);毗赞(辅佐;襄助)
(3) 邻连,与…相邻 。如:毗联(毗连)
(4) 附和
天之方懠,无所夸毗。——《诗·大雅》。朱熹集传:“夸,大也;毗,附也。”
(5) 通“裨”。增益
轧言及政事,多所毗补。——《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梅县腔] pi2 [宝安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海陆丰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1) (形声。从女,波声。本义:舞貌) (2) 舞 婆娑,舞也。——《尔雅》 (3) 盘旋;停留 婆娑虖术艺之场,休息虖篇籍之囿。——《汉书》 (4) 分散;扶疏 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文选·王褒·洞箫赋》 (5) 舒展 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唐· 姚合《游河阳河岸》 名词 (1) 年老的妇人 。如:苦口婆心;婆老(老太婆和老头子的合称);婆儿(年老的妇人);婆儿气(老婆子的脾气与作风) (2) 旧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 。如:接生婆;媒婆;婆官(女巫);婆塞(和尚);产婆 (3) 已婚妇女,妻 。如:婆姨;婆娘(女人。含贬意);老婆;家主婆;婆子(妻,老婆);婆老(老婆子和老头子) (4) 丈夫的母亲 。如:公婆;婆婆 (5) 祖母 。如:太婆;外婆;伯婆;婆婆(方言。奶奶) (6) 母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乐府诗集·佚名·折杨柳枝歌》 (7) 古代广西少数民族对老人的称谓 婆,男亦称婆。——《正字通》 英文翻译old woman; grandmother
方言集汇◎ 粤语:po4
◎ 客家话:[梅县腔] po2 [海陆丰腔] po2 [客语拼音字汇] po2 [台湾四县腔] po2 [客英字典] po2 [宝安腔] po2 [沙头角腔] po2 [陆丰腔] po3 [东莞腔] po2 ◎ 潮州话:pua5(phuâ) bo5(pô) po5(phô)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详细解释shě动词 (1) 放在一边;丢开 捨,释也。从手,舍声。——《说文》 捨,置也。——《广雅》 舍车而徒。——《易·贲》 (2) 又如:舍手(放开手;放下手);舍置(丢开);舍脸(沉下脸) (3) 放弃;舍弃 万物捨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不如舍。——《易·屯》 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韩非子·难二》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4) 又如:舍己成人(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舍却(抛开);舍实求虚(放弃实在的东西,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所在);舍拼(舍弃;不顾一切干);舍筏(舍弃渡人的船筏);舍业(放弃学业;舍弃产业);舍己芸人(舍弃自己的田地,去耕耘别人的田地。比喻荒废自己本分内的工作而替他人做事) (5) 废止、停止 耕者少舍。——《礼记·月令》。注:“止也。” 舍我穑事。——《书·汤誓》。释文:“废也。” 舍药物可也。——《左传·昭公九年》。服注:“止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 又如:舍业(停止学习) (7) 布施,施舍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儒林外史》 (8) 又如:舍个数(在神佛面前许个愿);舍贫(接济穷人);舍宅(施舍住宅作寺院);舍施(施舍) (9) 通“赦”。免罪或免罚;释放 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荀子·荣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韩诗外传·卷九》 夫人请之,吾舍之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如:舍禁(解除封山泽的禁令);舍纵(宽赦,放纵);舍眼(睁眼;抬眼) (11) 发,发射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诗·小雅·车攻》 (12) 又如:舍拔(发箭);舍放(发射,放射) (13) 另见 shè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2) 同本义 舍,市居曰舍。——《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 天子赐舍。——《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孟子·离娄上》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旅舍(旅馆);舍馆(住所;客舍);舍长(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4) 房屋(住宅) 将适舍。—《礼记·曲礼》。注:“主人家也。” 舍之上舍。——《战国策·齐策》。注:“甲第也。” 神归其舍。——《鬼谷了·本经阴符》 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客至》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庐舍(简陋的房屋);茅舍(茅屋);舍园(宅内庭院);舍中(家中);宿舍;茅舍;牛舍;校舍;舍匿(用房子藏匿。即“窝藏”) (6) 营寨;营房 于是徙舍而走平陵。——《孙膑兵法·擒庞涓》 (7) 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杜预注:“一舍,三十里。” (8) 公子;少爷 。如:舍人(公子;少爷) 代词 (1)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 屈到舍下暂住,细细请教何如?——《长生殿·弹词》 (2) 又如: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舍下(谦称自己的居室) 动词 (1) 置;安置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匿(窝藏);舍藏(窝藏) (3) 住宿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庄子·山木》 (4) 又如:舍次(临时住宿);舍止(停驻,居留) (5) 休息;止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 安排住宿 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聊斋志异·白于玉》 (7) 宿营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庄公三年》 (8) 另见 英文翻译house, dwelling; dwell, reside
方言集汇◎ 粤语:se2 se3 se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5 sa3 [客语拼音字汇] sa3 sa4 [海陆丰腔] sha5 sha3 [陆丰腔] sha5 [沙头角腔] sa5 sa3 [客英字典] sha3 sha5 [宝安腔] sa5 [东莞腔] sa5 [梅县腔] sha3 sha5 ◎ 潮州话:sia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详细解释nā名词 (1) 姓 (2) 另见 nà代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 )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2) 指示代词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连词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ǎ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that, that one, those
方言集汇◎ 粤语:aa6 naa5 naa6 no1 no4 no5 n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o2 na3 [宝安腔] la3 | lo2 [客英字典] na3 nai5 ne5 [台湾四县腔] no2 na3 [梅县腔] mak7 man3 na3 nai5 ngai5 ne.5 lai5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3 na4 nai4 [陆丰腔] na3 [东莞腔] la3 ◎ 潮州话:na2(náⁿ) na1(naⁿ)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