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

dú shé [ du she]
注音 ㄉㄨˊ ㄕㄜ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毒蛇 dúshé

(1) 体内有毒腺的蛇,能使被咬的人畜中毒,如蝮蛇、眼镜蛇

poisonous snake;viper

词语解释

  1. 有毒的蛇。其头多呈三角形,有毒腺连结毒牙,咬人或动物时,分泌毒液,致使中毒。

    《北史·陆俟传》:“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头犹能为害。” 唐 杜甫 《发阆中》诗:“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杨朔 《印度情思》:“象头人身的‘甘尼萨’神……以及睡在毒蛇头下的 湿娃 天神等等故事,不但刻在石头上,还流传在人民口头上。”

引证解释

⒈ 有毒的蛇。其头多呈三角形,有毒腺连结毒牙,咬人或动物时,分泌毒液,致使中毒。

《北史·陆俟传》:“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头犹能为害。”
唐杜甫《发阆中》诗:“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杨朔《印度情思》:“象头人身的‘甘尼萨’神……以及睡在毒蛇头下的湿娃天神等等故事,不但刻在石头上,还流传在人民口头上。”

毒蛇的国语词典

两颊具有毒腺的蛇。毒腺由上颔唇腺所形成,有管子和上颚的长牙相通,而将毒液由毒腺经由管子,注入被咬动物的皮下。未经救治,可以致死。

毒蛇的网络释义

毒蛇 (能分泌毒液的蛇类)

  • 毒蛇,英文Viper,是指能分泌特殊毒液的蛇类,是性格狡猾,出击狠毒的捕食者,敏锐的感官让猎物无处逃窜,诡异的攻击让死亡如影随形。
  • 毒蛇是美丽的动物。它们的唾液通常从尖牙射出,用来麻痹敌人。人们一般认为毒蛇有毒,然而毒蛇的毒液只能在血液中才能起到相应作用,而饮用毒液则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前提是口腔内没有创口)。白唇竹叶青,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0克。头呈三角形,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有毒的蛇,头部多为三角形,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毒蛇咬人或动物时,毒液从毒牙流出使被咬的人或动物中毒。蝮蛇、白花蛇等就是毒蛇。毒液可供医药用。
  • 毒蛇的翻译

    英语: viper
    德语: Giftschlange (Bio)​
    法语: serpent venimeux

    毒蛇造句

    啊,原来是他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救了他的命!他后悔得哭了起来。
    口说一句好话,如口出莲花;口说一句坏话如口吐毒蛇。
    被毒蛇咬了一口,我们一般都知道先止血,而不是急着去追它。爱情或者友情中遇到背叛我们的人,我们却往往做出相反的选择,所以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他的眼睛里闪射着凶光,脸上浮出恶毒的狞笑;额头上的那一绺黑黑的头发,像毒蛇的长舌;嘴里喷出粗俗不堪的脏话。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
    为向朝廷交纳毒蛇以抵其赋税,蒋氏九死一生,冒险捕蛇。
    武神闷哼声中,血飞散在夜雨中,如同带着一条乌黑鲜红的飘带。那支乌黑的箭头握在了武神的手中,上面沾染的红色和黑色交织的血迹彷佛是毒蛇饱食之后的眼睛,一副吃饱了血肉生命的得意畅快后的懒洋洋的模样,好像无所谓又好像在嘲弄似地看着武神。
    爱你,却不敢把你寻觅,想你,只能把你藏在心底,孤寂毒蛇一般噬咬着我的心,只愿来年的情人节,你能依偎在我怀里。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因为蛇分毒蛇和无毒蛇。一旦被毒蛇所咬,会使你神经和血液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最毒的蛇有五步蛇、眼镜蛇、蝮蛇和金环蛇、银环蛇等。因毒蛇之厉害,故把狠毒之人称之为蛇蝎。
    夜幕缓缓降临,而此时毒蛇带着凌枫来到一断崖前,下面便是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极目远眺,竟是绿压压的一片。
    未婚夫还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毒蛇……
    人们在原始森林碰到五彩斑斓的毒蛇往往束手无策,万一被咬,基本在劫难逃。
    姜志雄喟然长叹“目前,当务之急是先救眉月儿和小陶,哪里顾得上陈凤娇?我听说这蛇虫谷,毒蛇遍地,根本近身不得!我天生怕蛇,没敢进去!”。
    毒蛇见缝就钻洞,鼠有鼠洞。
    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毒蛇钉刺雕文对射击猎来说都是杀手锏。这周末我应该会把其它雕文扫一边,写一点关于射击猎人雕文的东西。
    赤白痢疾,暑热痢疾,伤暑发热,目赤肿痛,小儿疳积,夜盲;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小儿暑疖。
    纠缠如毒蛇,执着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我发现用毒蛇钉刺可以更快的单挑一些施法类怪物,而用蝰蛇钉刺我还来不及吸干它们的魔法值。
    怨恨是一种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是种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与价值观。所以要隐忍不发,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根本没有发泄报复的能力。

    汉字详情

    dú,dài [du,dai]
    部首: 511
    笔画: 9
    五笔: GXGU
    姓名学:
    仓颉: QMWYI
    四角: 507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2) 毒物;毒药

    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说文》

    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医师》

    (3) 又如:服毒;下毒;毒汁,毒矢(毒箭);毒尽癍回(出天花后身上的癍痕消退);毒女(染有病毒的女子);毒熨(用药物熨贴毒病患处以治疗);毒弩(发射毒箭的弩弓);毒虺(毒蛇,毒虫);毒恶(指有毒的生物。如:毒蛇、蝎子等);毒蝮(指蝮蛇);毒螫(指毒汁、毒素)

    (4) 祸患,祸害 。如:毒患(祸患);毒乱(祸乱);毒浪(恶浪。比喻动乱,灾难)

    (5) 苦;苦痛

    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书·汤诰》。孔传:“荼毒,苦也,不能堪忍虐之甚。”

    (6) 罪恶 。如:毒乱(为恶作乱;破坏扰乱)

    (7) 姓

    动词

    (1) 毒害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毒老鼠;毒人(毒害别人);毒化(利用毒品残害人们。亦指用落后反动思想腐蚀人们);毒瘾(吸毒的癖好。因吸毒而失业,贫穷潦倒);毒钩(指某些动物尾部能注射毒液的钩针刺)

    (3) 伤害;危害 。如:毒祸(危害;伤害);毒螫(毒害;危害);毒贼(残害,伤害)

    (4) 怨恨,憎恨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毒情(怨仇);毒恨(痛恨;憎恨);毒苦(怨恨);毒孽(犹痛恨);毒情(犹冤仇)

    (6) 通“督”。治理

    以此毒天下。——《易·师》

    形容词

    (1) 有毒的;恶性的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如:毒卉(毒草);毒虫(使人害病的虫);毒蝤(有毒的梭子蟹);毒鱼口(也称便毒、横痃,指各种性病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毒蛇螫手,壮士解腕(喻为全局忍痛割让局部);毒孽(深重的罪孽);毒病(恶性病症);毒症(毒病);毒肿(毒性肿块);毒疮(恶性疮疡);毒利(恶疾)

    (3) 厚;多 。如:毒赋(繁重的赋税);毒炽(毒气盛炽)

    (4) 暴烈;猛烈 。如:毒毒(酷烈);毒燎(烈火)

    (5) 指极盛的热气 。如:毒暑(酷热的夏天)

    (6) 厉害;甚于

    有九折坂,夏则凝冰,冬则毒寒。——《水经注·河水》

    (7) 又如:毒严(严寒)

    (8) 狠;狠毒 。如:毒着儿(毒手;毒辣的法子);毒切(狠毒严酷);毒恶(狠毒凶恶);毒口(恶毒的语言)

    dài

    (1) 古同“玳”,玳瑁。

    英文翻译

    poison, venom; poisonous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 客家话:[梅县腔] tuk8 [沙头角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 [海陆丰腔] tuk8 teu6 [东莞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tug6 [宝安腔] t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沃入聲開口一等duuk/dvkdʰuok
    shé,yí [she,yi]
    部首: 603
    笔画: 11
    五笔: JP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IJP
    四角: 53112

    详细解释

    shé

    名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

    形容词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1) ——见“委蛇”( wēiyí)

    (2) 另见 shé

    英文翻译

    snak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s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弋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jĭe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