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歹(
),戋( )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2) 同本义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 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 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残夷(残杀)
(4) 毁坏;破坏
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于刑戮。——《荀子·荣辱》
(5) 又如:残略(摧毁掠夺);残坏(破败;毁坏)
(6) 凋谢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7) 又如:残花;残芳;残英(凋零的花。即落花)
形容词
(1) 凶恶;狠毒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汉书·隽不疑传》
(2) 又如:残烈(残酷剧烈);残横(残暴专横)
(3) 残缺,残废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忧。——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残而不废;残卷(书籍的残存部分;亦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残脱(残缺脱漏);残替(残缺废弃);残帙(残卷);残梦(零乱不全的梦)
(5) 剩余;残余,残存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庄子·马蹄》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残香(余香);残客(剩下未走的客人);残雪(剩余而未融尽的雪);残羹冷炙(剩下的酒食菜肴)
(7) 最后的,最末的 。如:残年(年末;余年。指人的晚年);残照(夕阳);残冬(冬季将尽之时);残山(山将尽处)
名词
也指凶暴的人,暴虐无道的人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是天下之大残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从口,丰( )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2) 同本义
害,伤也。——《说文》
害所得而恶也。——《墨子·经上》
斗怒害也。——《荀子·臣道》
害者,利之反也。——《韩非子·六反》
周知其利害。——《周礼·职方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邪曲之害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恐其害己。——《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害心(害人害物的心思。即杀心);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害虐(伤害虐待);害身(伤害身体)
(4) 妨碍,妨害
害,妨也。——《字汇》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他设置重重障碍,这可害了我
(6) 谋杀,谋害
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医言无害。——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他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害;他为仇人所害
(8) 妒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招致某种后果
你这负心汉,害天灾的!——关汉卿《救风尘》
(10) 加祸
鬼神害盈而福谦。——《易·谦彖》
(11) 怕羞 。如:害羞;害碜(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12) 感觉 。如:害乏(感到疲乏);害饥(感到饥饿);害疼(感觉疼)
(13) 患病,发生疾病 。如:害不好(生病);害夏(夏季长期发烧的病);害黄病(生黄疸病);害疯(得了疯病)
(14) 怕 。如:害慌(害怕;发慌)
(15) 因怀孕而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如:害孩子;害喜
名词
(1) 灾害。祸害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脩务》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有公害。——清· 黄宗羲《原君》
一己之害。
天下释其害。
(2) 又如:害咎(灾祸);害患(祸患);害灾(灾害)
(3) 人身重要的部位 。如:要害(身体上的致命部分)
(4) 险要的处所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张衡《东京赋》
(5) 恶人 。如:为民除害
形容词
(1) 有害的 。如:害虫;害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5 h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i4 [东莞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5 | hot7 [海陆丰腔] hoi6 hot7 [沙头角腔] hoi5 [宝安腔] hoi3 [陆丰腔] hoi6
◎ 潮州话:ha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害 | 胡蓋 | 匣 | 泰開 | 去聲 | 泰 | 開口一等 | 蟹 | 泰 | ɣɑi | ghad/hay |
详细解释
wú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mó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無 | 武夫 | 明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miu | m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辛,古声。“辛”,是受刑的意思。本义:罪行)
(2) 同本义
辜,罪也。——《说文》。段注:“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有罪者皆曰辜。”
民之无辜。——《诗·小雅·正月》
无罪无辜。——《诗·小雅·十月之交》
天乎无辜。——《公羊传·宣公六年》
至齐,见辜人焉。——《庄子·则阳》
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韩非子·说疑》
至海陵,如 高沙,常恐无辜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死有余辜;无辜
(4) 灾难,祸害
害遍生民,辜及朽骨。——《汉书》
(5) 通“故”(
)。原故,原因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动词
(1) 惩罚,治罪
挟目而辜。——《说苑·杂言》
(2) 肢解,分裂肢体
杀王之亲者辜之。——《周礼·秋官·掌戮》
大罪莫重辜磔于市。——《韩非子·内储说上》
(3) 又如:辜磔(肢解躯体并弃于市的一种酷刑);辜人(受辜磔刑弃于市的人)
(4) 辜负,亏负
幸得展张今日翅,不能辜负昔时心。——唐· 白居易《戊申岁暮咏怀》
(5) 又如:辜恩不报;辜人誓言;辜恩背义(辜负恩德背弃大义,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6) 专固,垄断
初置騄骥监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匹至二百万。——《后汉书·灵帝纪》
(7) 又如:辜较(垄断,剥夺他人利益);辜榷(独占,垄断,专固)
(8) 通“苦”(
)。困扰楚与 中国侠(挟)而击之, 郑罢弊危亡,终身愁辜。——《春秋繁露·竹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1 ku1 [客英字典] ku1 [沙头角腔] ku1 [陆丰腔]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ku1 [梅县腔] k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宝安腔] ku1 g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孤 | 古胡 | 見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ko/ku | k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