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残冬腊月
(1) 到了冬季的最后阶段,即一年将结束的农历十二月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成语用法
残冬腊月作宾语、定语;指冬天。
残冬腊月的国语词典
比喻一年将尽。
残冬腊月的网络释义
残冬腊月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歹(
),戋( )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2) 同本义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 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 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残夷(残杀)
(4) 毁坏;破坏
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于刑戮。——《荀子·荣辱》
(5) 又如:残略(摧毁掠夺);残坏(破败;毁坏)
(6) 凋谢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7) 又如:残花;残芳;残英(凋零的花。即落花)
形容词
(1) 凶恶;狠毒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汉书·隽不疑传》
(2) 又如:残烈(残酷剧烈);残横(残暴专横)
(3) 残缺,残废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忧。——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残而不废;残卷(书籍的残存部分;亦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残脱(残缺脱漏);残替(残缺废弃);残帙(残卷);残梦(零乱不全的梦)
(5) 剩余;残余,残存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庄子·马蹄》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残香(余香);残客(剩下未走的客人);残雪(剩余而未融尽的雪);残羹冷炙(剩下的酒食菜肴)
(7) 最后的,最末的 。如:残年(年末;余年。指人的晚年);残照(夕阳);残冬(冬季将尽之时);残山(山将尽处)
名词
也指凶暴的人,暴虐无道的人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是天下之大残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冬冬声 ——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冬 | 都宗 | 端 | 冬 | 平聲 | 冬 | 開口一等 | 冬 | 通 | tuung/tvng | tuoŋ |
详细解释
là
动词
(1) (形声。从肉,巤(
)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
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
名词
(1) 农历十二月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2)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
(3) 又如: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
(4) 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如:戒腊;夏腊;法腊
(5) 人出生后七天
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玉笑零音》
(6) 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如:腊肉;腊鸡
(7) 另见
xī
名词
(1)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腊,脯也。——《广雅·释器》
噬腊肉。——《曷·噬》
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
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
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
(2)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
动词
(1) 晒干;制成干肉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腊田(干枯的田)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t7 | lap8 [海陆丰腔] sit7 lap8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lap8 [客英字典]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lab6
◎ 潮州话:la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昔 | 思積 | 心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siek | sĭɛ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2)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3)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影子);月满(月圆);月王(对月的尊称)
(4) 历名。农历依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一月;月份
族庖月更刀。——《庄子·养生主》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月令(寿数);月生(出生的月份日期);月日(指几个月的日子);月小(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月大(指旧历有三十天的月份);月分(亦作“月份”,月限,指规定的时限)
(6) 月光,月色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 陶潜《归园田居》
(7) 又如: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月波(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月径(月光下的小路);月浪(月光);月阴(月影。借指月光);月皎(月色皎洁);月明(月光明朗)
(8) 指妇女的月经;月事
月信不通,当归酒下。——《博济方》
(9) 又如:月闭(妇女月经不通)
(10) 指妇女怀胎的月份;又指分娩后的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在月子里
(11) 像月亮一样的
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史记》
(12) 又如:月洞窗(形圆如月的窗户);月光门(月亮门儿);月窗(山洞中较大的透亮孔;也指墙上小窗);月堂(唐李林甫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月镜(石镜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月羽(白色的羽毛)
(13) 每月 。如:月例香供银子(施主按月给庙宇道观供奉神佛的香火银。也称“月例银子”);月分银子(月银,月例,月分钱。月钱);月表(按月记事之表);月佣(按月受雇佣的人);月朔(每月的朔日)
(14) 古人以月为群阴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关的事物 。如:月韵(形容女子风韵秀逸);月貌花容(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et8 [陆丰腔] gniat8 [东莞腔] nget8 [海陆丰腔] ngiet8 [客英字典] ngiet8 [沙头角腔] niet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d6 [台湾四县腔] ngiet8 [宝安腔] ngi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月 | 魚厥 | 疑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ngyat/ngvat | ŋĭwɐ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