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颐
词语释义
犹歧嶷。
词语解释
犹歧嶷。
《春秋元命包》:“ 后稷 歧颐自求,是谓好农。”《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清 马瑞辰 通释:“岐嶷,通作‘歧颐’。”参见“ 歧嶷 ”。
引证解释
⒈ 犹歧嶷。参见“歧嶷”。
引《春秋元命包》:“后稷歧颐自求,是谓好农。”
《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清马瑞辰通释:“岐嶷,通作‘歧颐’。”
歧颐的网络释义
歧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2) 同本义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
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3) 叉开,事物错出
物两为歧。——《尔雅·释名》
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
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
无为在歧途。——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 李白《行路难》
(4)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5)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如:歧杂(错杂;纷乱);歧趋(不同的趋向)
(6) 聪颖 。如:歧嶷(谓幼年聪慧);歧秀(聪慧出众)
名词
(1) 岔路
路旁一歧东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亦指走入歧路
大道以多歧亡羊。——《列子·说符》
(3) 又如:歧旁(旁出的岔路);歧道(歧路,岔路);歧阻(道路阻塞)
(4) 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他途径 。如:歧差(差误);歧误(差错,错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2 [海陆丰腔] ki1 kia5 [客英字典] ki1 [陆丰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a5 [宝安腔] ki1 ki2
◎ 潮州话:之丸1 哥衣1 , zin1 gi1(chiⁿ k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祇 | 巨支 | 羣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gʰĭe | gje/gi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臣( )声。臣,面颊,繁化作“颐”。本义:下巴) 同本义颐,颌也。——《方言十》
颐,或曰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释名》
后稷岐颐自求。——《春秋元命苞》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玉藻》
手指颐指。——《庄子·天地》
擢项颐。——《汉书·东方朔传》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易·噬嗑》
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西游记》
方额广颐。——《新唐书》
(2) 又如: 颐腮(头颅);颐脱(下颚骨脱臼); 颐溜(俯身伸首平视, 下巴如屋溜下垂。形容礼敬的样子)
动词
(1) 保养
颐者,养也。——《易·序卦》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唐· 韩愈《闵己赋》
(2) 又如:颐志(养志);颐育(养育);颐神(保养精神);颐爱(保养爱惜);颐贤(培养人才);颐养精神(保养元气);颐身(保养身心);颐年(保养延年);颐老(养老);颐养天年(保养年寿);颐神养性(保养精神元气)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