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馆

wǔ guǎn [ wu guan]
繁体 武館
注音 ㄨˇ ㄍㄨㄢˇ

词语释义

旧时民间教习武艺的处所。

词语解释

  1. 旧时民间教习武艺的处所。

    《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沤铁》:“﹝ 沤铁 ﹞强不过别人拜请,也就在 桂平 、 贵县 、 北流 和 博白 各处,开设武馆,当起教头来。”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民间教习武艺的处所。

《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沤铁》:“﹝沤铁﹞强不过别人拜请,也就在桂平、贵县、北流和博白各处,开设武馆,当起教头来。”

武馆的网络释义

武馆 (武术培训场所)

  • 武馆,英文名称为MartialClub,别名InstructorsofDeath,释义为武术培训场所,以健身自卫为宗旨,起源于隋唐时期,是面向全世界从事武术、搏击、散打、培训推广的专门机构。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传播中华武魂,展示武术绝技。
  • 武馆造句

    汤姆师父,不如你开一家武馆吧。
    弘道堂乃中辰国演武堂的分支,虽然是武馆,却也很注重“弘道”。
    武林也非武馆镳局林立之处,更不是指绿林好汉聚集之地。
    该县几乎乡乡有武馆、村村有拳社,习武之风蔚然。
    呵呵,秦少,一早我便差天启去四处联络以前的一些关系尚好的武馆或者家族去了,想必他们念在我们以前的旧情面上,对我们多少都会解囊相助一些的!
    言老太公一怒之下,不惜血本,把儿子送到与嵩山派合作办学的神岳武馆学徒三年,图的就是挣一个嵩山派认可的朱印许可出山证明。
    他此时若是出手帮忙,定然会惹闹李残烟,后者若是迁怒于他,以李残烟管窥一斑的残暴性格,恐怕整个千行武馆之后都不会有好下场。
    烂船还有三斤钉,没有点压轴子的东西怎么敢开武馆。
    这时街上人还不多,公司中有几个晨练的人,而越秀山下只有一队约摸二十几人的队伍正在晨跑,带队的大汉正是行德武馆的大师兄刘长胜。
    这天晚上,夜黑风高,乌鸦嘎嘎在树枝上干叫了两声,让人浮想联翩,正是杀人好时机,而杨奎和诸强走进武馆内堂一看,乌压压的人很多,却还没开始。
    寒天认为,武馆不开则罢,开馆就不能落得惨淡经营。
    上海垚磊格斗健身馆是浦东首家综合性专业武馆。
    老铜锤也有空心的,一般用于仪仗和武馆陈列,往往还是装饰做工精细的,但这对确实是药。
    而后,霍元甲远走上海创办了精武体育会,边寿祺在天津北大关也开设了自己的武馆“英武国术社”。
    人地生疏,风雷父亲往找师父投靠,当年的邪拳道场只是间普通武馆,名不经传。
    许?出身武馆,自非寻常闺秀,性格明爽,身手更不错,等闲三五汉子都挨不着身。
    方天硕思虑了数秒,他将欠债与杀黑哥那段经过告诉方勇,但是没有将极限武馆的李强与零零七之事说出。
    大门上横批方方正正四个字,相国武馆,还御玺御制的。
    国难来袭,日寇逞凶,炮轰武馆,无辜喋血;英俊“怒龙”。
    此公张狂,初来重庆,就无视各门派和平相处团结抗日的武林规矩,打起“中华武术学会”的牌子,在中山一路开设武馆,登报挑战,大有踏平陪都武界之势。

    汉字详情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
    guǎn [guan]
    部首: 328
    笔画: 11
    五笔: QNP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VJRR
    四角: 23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2) 同本义

    馆,客舍也。——《说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

    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

    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围聘于 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安置于馆舍);馆驿(馆舍驿站)

    (4)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及蒩馆。——《周礼·司巫》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梁启超《谭嗣同传》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此指塾师教书之处)。——《儒林外史》

    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馆地(学馆;教书工作);建馆;馆伴(在使馆里接待陪伴外国使节,亦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馆伴使(亦称“伴使”。接待陪同外国使节的官员);茶馆;饭馆;酒馆;咖啡馆;理发馆;照相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

    动词

    住,住宿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元年》

    英文翻译

    public buil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u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