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

wǔ jǐng [ wu jing]
注音 ㄨˇ ㄐ一ㄥ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武警 wǔ jǐng

1.  配备武器的警察。

armed police;

2.  武装警察部队。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armed police] 配备武器的警察 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2年6月(前身是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建于1949年8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双重领导,由内卫、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部队和公安部领导的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组成。

武警的国语词典

大陆地区指武装警察的简称。

武警的翻译

英语: armed police
德语: bewaffnete Polizei (S)​
法语: Police armée du peuple

武警造句

为了加固河堤,武警战士在河堤边上打了很多木桩。
武警战士个个身体强壮,武艺高强。
武警们立正稍息、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戴帽着装,无不符合规矩准绳,令人敬佩不已。
武警战士在丛林里出生人死,捉拿持枪的毒犯。
解放军、武警官兵在防洪抗灾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武警官兵在抗洪第一线个个骁勇善战,不甘示弱。
由部队官兵、武警战士组成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洪长城。
武警战士开着冲锋舟拯救被洪水围困的人们。
看人家武警部队,人强马壮,篮球赛咱们哪是人家的对手。
南京长江大桥由武警战士守卫着。
武警战士以他们的大智大勇,终于把逃犯缉拿归案。
看守所里的值班警察对监号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见惯不惊,也没多问,不一刻,在看押武警的监视下,光头等人就被号子里的在押犯七手八脚的抬了出去。
两名武警战士在纷乱的车流中如中流底柱般屹立着。
巡警、刑警、交警、消防警察、武警等各个警种纷纷登台亮相。
门外的武警见状,化悲痛为力量,乱枪齐发,徐佩东和他的老婆当时就被打成了马蜂窝,而好在里面的小床稍偏侧,又有个电视机挡着,孩子这才幸免于难。
去年,哥哥光荣地成为武警部队的一名战士。
提起卢龙县潘庄镇卸甲庄村的李殿栋老汉,武警某部驻守京秦铁路迁安万军桥的官兵们有着说不完的感激。
他们还说看到到处都是军人,警察和武警部队。
武警天津总队二支队积极开展育才活动,培养了大批军地两用人才。
昨晚,在广州火车站东售票厅外广场,一名男子以退票为幌子,携家带眷炒卖火车票,被执勤武警和车站公安当场捉住。

汉字详情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
jǐng [jing]
部首: 713
笔画: 19
五笔: AQK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KYMR
四角: 48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2) 同本义

警,戒也。——《说文》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周礼·宰夫》

所以警众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赋》

今年或者大警晋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警告;警励(告诫策励);警迹人(元代被列入盗贼户籍的人);警鼓(报警之鼓);警动(使人警觉悚动);警新(警策动人,语意新颖);警众(使众人警觉);警省(警觉省悟)

(4) 戒备;防备

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视);警跸(古代为皇帝出行清道,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警惧(警戒恐惧);警边(警戒边境)

(6) 通“惊”。惊恐;惊动

节循虚而警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注:“警犹惊也。”

(7) 又如:警动(惊动;惊恐);警唬(吓唬,恐吓)

名词

(1) 警察的简称 。如:门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厅);警棍(警察值勤时拿的棍子);岗警;法警;路警

(2) 警报

盗贼之警。——宋· 苏轼《教战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形容词

(1) 敏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少:少年。)——《三国志·武帝纪》

(2) 又如:警彗(机灵敏慧);警黠(警捷。机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语。彻悟)

(3) 文章语意新妙凝炼的 。如:警句;警炼(警策精炼);警粉(警辟精粹)

英文翻译

guard, watch; alert, alarm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 潮州话:gêng6 [揭阳]g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iengx/kyankkĭɐ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