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武艺
(1) 指武术上的技艺
(2) 指骑马、射箭、击刺等军事技术
词语解释
指骑、射、击、刺等武术方面的技能。
《三国志·蜀志·刘封传》:“﹝ 刘封 ﹞有武艺,气力过人。”《陈书·高祖纪上》:“﹝ 陈高祖 ﹞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七国春秋平话》卷中:“你有甚高强武艺交我回兵?” 清 顾炎武 《少林寺》诗:“颇闻经律餘,多亦諳武艺。” 清 翟灏 《通俗编·武功》:“武艺十八事:《读书记数略》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檛、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据他自己说,他从十几岁就练武艺,才练的这样强壮。”
引证解释
⒈ 指骑、射、击、刺等武术方面的技能。
引《三国志·蜀志·刘封传》:“﹝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
《陈书·高祖纪上》:“﹝陈高祖﹞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
《七国春秋平话》卷中:“你有甚高强武艺交我回兵?”
清顾炎武《少林寺》诗:“颇闻经律餘,多亦諳武艺。”
清翟灏《通俗编·武功》:“武艺十八事:《读书记数略》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檛、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据他自己说,他从十几岁就练武艺,才练的这样强壮。”
武艺的国语词典
关于击刺等武术方面的技艺。如长拳、太极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
武艺的网络释义
武艺
武艺 (汉语词语)
武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武 | 文甫 | 明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x/miuu | mĭ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
),土块;从丮( ),拿。后繁化为“藝”。“艺”从“帅”,乙声。本义:种植) 同本义艺,种也。——《说文》
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诗·齐风·南山》
不能艺稷黍。——《诗·唐风·鸨羽》
艺山林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树艺五谷。——《孟子·滕文公上》
以艺粟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艺蔬自给。——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艺植(耕种;栽植);艺人(耕种的人);艺圃(种植花卉园圃)
名词
(1) 技能;才能
求也艺。——《论语·雍也》
艺天下无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艺天下第一。
惜罗程艺。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球艺;艺业(学术技艺);艺高人胆大(指人才技高超,故能不惧险阻,勇往直前)
(3)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教学科目
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4) 指经籍称《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六艺
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班固《汉书》
(5) 又如:艺学(指经学;文章典籍之学)
(6) 艺术 。如:艺苑青钱(比喻文辞出众);艺文(指文学艺术之林)
(7) 极限
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国语·晋语》
(8) 又如:艺极(标准,限度)
(9) 标准;准则
用人无艺。——《国语·越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hoi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