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

wǔ xué [ wu xue]
繁体 武學
注音 ㄨˇ ㄒㄩㄝˊ

词语释义

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

词语解释

  1. 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

    北宋 庆历 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 熙宁 五年复置, 南宋 及 明 代因之。《水浒传》第一百回:“次日,临幸武学,百官先集, 蔡京 于座上谈兵,众皆拱听。”《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参阅《宋史·职官志五》、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武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 北宋庆历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 熙宁五年复置, 南宋及明代因之。参阅《宋史·职官志五》、 清顾炎武《日知录·武学》。

《水浒传》第一百回:“次日,临幸武学,百官先集, 蔡京于座上谈兵,众皆拱听。”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

武学的国语词典

古代军事学校。宋神宗置武学,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教学子研习诸家兵法。

武学的网络释义

武学

  • 武学:宋代军事学校
  • 武学:以中国传统武术为本的综合学系
  • 武学:现代学科
  • 武学:清末创办军事月刊
  • 武学造句

    为了追求更高的武学,我游历天下名山胜水,尝试千般生活。
    这是军队高级武学,拈花摘叶!速度极快,以他的实力,就算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国家时代使用的枪子弹,都可以凭借这一手功法从空中拿捏下来。
    鱼龙百变,虽然不算是什么顶级的武学,但是也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得到的。
    欧阳克说服西毒欧阳锋带他前往中原,所为的自然不是到少林烧香拜佛了,其目的不言而喻,当然是为了少林。
    他不愿贸然伤人,只想擒住这少年,因此这一拿既快且准,有如星驰电掣,实是他生平武学的力作,料想这少年必然是手到擒来。
    渡元禅师上得华山,岳蔡二人对他好生相敬,承认私阅《葵花宝典》,一面深致歉意,一面却以经中所载武学向他请教。
    江湖中人只知道慕容世家精通众家武功,武学渊博,才能够达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是怎么知道斗转的精妙呢?
    一个平凡的少年,家族惨遭毁灭,武学路上,一路艰辛,尝尽了人性的奸诈,故人的奸滑,却始终不弃那份人间的真性情。
    张师过谦了,自小涛这孩子拜你为师后,他在武学上的进步,我每天都能看在眼里,所以对于张师的修为,我是心知肚明。
    但无奈,杜预的武学天赋实在太差,最终得到了田伯光的八字考语骨骼清奇,天赋异禀。
    “欲练绝世武功,必先挥刀自宫”,这是小说家演绎出来的一种武学上的因果关系,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此后道家也有宗师着书立说弘扬道家武学,如王重阳,留下《先天功》、《全真剑法》等武功,如北宋黄裳,其着作《九阴真经》上册是道家内功心法的经典作品。
    沐言现在除了能耍得一手普通的长枪以外,说到底,对武学之道也就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立刻就有人点头哈腰的奉承齐石,口口声声讨教武学。
    故事在大明王朝即将衰败期间展开,在这个华夏武学巅峰时期,高手辈出的年代,由朝廷叛军发起叛乱,导致天下动乱,各路江湖大佬揭竿四起,大明江山分崩离析。
    吕凤先看来虽只是随随便便的站在那里,全身上下每一处看来仿佛都是空门,阿飞的剑法仿佛可以随便刺人他身上任何部位。但空门太多,反而变成了没有空门。他整个人似已变成了一片空灵。这“空灵”二字,也正是武学中最高的境界。
    琵琶骨是一切武学、武技施展的前提,一旦封锁便是形同行尸走肉、动弹不得丝毫。
    没错,这便是咱找见周,藉暑假前一日张超购得武士刀为契子,请他相授张超属性与武士刀融为一路独特武学的造诣。
    陈风正在练玉麒麟所创的炼体武学,只见他身形就如同一头凶猛的麒麟,东闯西走,步伐奇特,犹如烁电一般。
    水流莹光,奥妙无穷,单易凡不得不承认,渊自在乃是武学中的奇才,天纵一代神天高人。

    汉字详情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