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

wǔ fū [ wu fu]
注音 ㄨˇ ㄈㄨ

词语释义

武夫 wǔfū

(1) 武士;勇士

武夫出于波间。——· 李朝威《柳毅传》
a brave and strong man

(2) 指军人

一介武夫
soldiers;warrior

词语解释

  1. 有勇力的人。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陶成章 《浙案纪略·王金宝传》:“ 金寳 虽一卤莽武夫,然品貌清俊,状若贵公子。”

  2. 指军人。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然公卿大臣 絳 灌 之属,咸介胄武夫。”《全唐诗》卷三三五载 裴度 逸句:“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玄宗 ﹞想在对外战争上大立声威,自然要重用聚敛之臣和野心的武夫。”

  3. 古代神话中的山名。

    《山海经·海内经》:“﹝ 南海 之外﹞有九邱,以水络之。名曰 陶唐之丘 …… 武夫之邱 。” 郭璞 注:“此山出美石。”

  4. 即碔砆。似玉的美石。

    《战国策·魏策一》:“白骨疑象,武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汉书·董仲舒传》:“五伯比於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 应劭 注:“武夫,石而似玉者也。” 宋 苏轼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世俗轻瑚璉,巾箱袭武夫。”

引证解释

⒈ 有勇力的人。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陶成章《浙案纪略·王金宝传》:“金寳虽一卤莽武夫,然品貌清俊,状若贵公子。”

⒉ 指军人。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然公卿大臣絳灌之属,咸介胄武夫。”
《全唐诗》卷三三五载裴度逸句:“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唐玄宗﹞想在对外战争上大立声威,自然要重用聚敛之臣和野心的武夫。”

⒊ 古代神话中的山名。

《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外﹞有九邱,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 …… 武夫之邱。”
郭璞注:“此山出美石。”

⒋ 即碔砆。似玉的美石。

《战国策·魏策一》:“白骨疑象,武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汉书·董仲舒传》:“五伯比於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
应劭注:“武夫,石而似玉者也。”
宋苏轼《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世俗轻瑚璉,巾箱袭武夫。”

武夫的国语词典

勇武的人。

武夫的网络释义

武夫

  • 武夫,拼音wǔ fū, [a brave and strong man]武士;勇士
  • 武夫的翻译

    德语: Krieger, Kämpfer (S)​
    法语: guerrier

    武夫造句

    在想像中,你哥哥是个赳赳武夫,怎知见时却羽扇纶巾,很有儒将风采。
    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绝非赳赳武夫可比拟。
    堂堂七尺男儿,赳赳武夫,怎可受制于人?
    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绝非赳赳武夫可以比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汝无乃一介武夫豚儿,难道吾东宫太子惧汝不成?钱清闻说大惊,见他吐出真情,大喝不许口斗强言!登时喝退。
    书体歪斜丑陋,然而力透纸背,康浩陵的师兄们所写出来的字,也就是这么一派武夫气息。
    武夫杀人,血溅五步;纵然百千人伏尸;却最终仍是以命偿。但权谋杀人,上下嘴唇一动,便可白骨盈山,烽火万里;苍生哭号,生灵涂炭!风凌天下。
    男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武夫,女为可伶可俐的美人。
    单从举止外貌来说,那种庄严神气,就使那群高视阔步的武夫们即使没有显得怪模怪样,也是俗不可耐了。
    ”唐继尧的性格,多年未曾改变,同时“诗以言志,字如其人,画钟其爱……尤善画梅兰竹菊抒其志”,有“儒将”之称,并非一介武夫。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极承老伯不弃!但恐粗鄙武夫,怎敢仰攀高门闺秀?
    明武宗也好男色,有次通过马昂见到了长得英俊威武、肌肉发达、身材健美的一介武夫江彬,十分喜爱,何况江彬口才不错,武宗更是痴迷,当夜就留宿。
    而且李典乃是曹操军中有名的儒将,比起其它赳赳武夫倒是更容易与人亲近。
    武夫卖性命,拚死争防地。文人卖议论,毁孔誉夏翌。土豪卖人民,剥膏媚贪吏。我家无长物,惟卖旧文字。
    坐在车辕前的车夫人高马大,满脸的落腮炸胡,一副赳赳武夫模样,如今却只能缩着脚,如同受气小媳妇似地紧紧靠在轿门前。
    炒菜的,叫伙夫;养马的,叫马夫;种地的,叫农夫;卖肉的,叫屠夫;习武的,叫武夫;开车的,叫车夫;我是管账的,你叫我啥自己看着办吧!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烽火八州,云集响应!第一章武夫当国。

    汉字详情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
    fū,fú [fu]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F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O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词

    (1) 通“复”。再,又一次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代词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词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英文翻译

    man, male adult, husband; those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f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fu2 [海陆丰腔] fu1 bu1 [客英字典] fu1 [宝安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陆丰腔] fu1 fu3 [台湾四县腔] fu1 b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ʰĭubyo/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