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武功
(1) 专指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战功
(2) 武工
词语解释
军事方面的功绩。
《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 崇 ,作邑于 丰 。” 郑玄 笺:“武功,谓伐四国及 崇 之功也。”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 燕然 上,抽毫颂武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文武大臣或阵亡,或军营病故,武功未成者,均不得拟用‘襄’字。”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民还不安定,应该要先务内政,不要去图武功。”
指武事。
《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纘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孔颖达 疏:“至二之日之时,君臣及其民俱出田猎,则继续武事,年常习之,使不忘战也。”
指武力。
宋 苏轼 《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 太宗 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臣窃观 高皇帝 以武功定天下,深虑承平之后,武备寖弛,以启戎心。”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自古开国之主,以武功龕定祸乱,而继体蒙业之君,恒以文德致太平。”
武术功夫。
唐 张鷟 《游仙窟》:“ 张郎 才器,乃是 曹植 天然。今见武功,又復 子南 夫也。”《太平天囯歌谣传说·好和尚》:“老和尚,听説你的武功不坏,我带了几箇教师来和你比比武。” 徐迟 《牡丹》一:“这边看不行了,也搭起三张桌子,把观众又吸引了回来。可是,他没有武功底子,翻下来摔断了腿。”
引证解释
⒈ 军事方面的功绩。
引《诗·大雅·文王有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郑玄笺:“武功,谓伐四国及崇之功也。”
唐李峤《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文武大臣或阵亡,或军营病故,武功未成者,均不得拟用‘襄’字。”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民还不安定,应该要先务内政,不要去图武功。”
⒉ 指武事。
引《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纘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孔颖达疏:“至二之日之时,君臣及其民俱出田猎,则继续武事,年常习之,使不忘战也。”
⒊ 指武力。
引宋苏轼《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太宗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
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臣窃观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深虑承平之后,武备寖弛,以启戎心。”
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自古开国之主,以武功龕定祸乱,而继体蒙业之君,恒以文德致太平。”
⒋ 武术功夫。
引唐张鷟《游仙窟》:“张郎才器,乃是曹植天然。今见武功,又復子南夫也。”
《太平天囯歌谣传说·好和尚》:“老和尚,听説你的武功不坏,我带了几箇教师来和你比比武。”
徐迟《牡丹》一:“这边看不行了,也搭起三张桌子,把观众又吸引了回来。可是,他没有武功底子,翻下来摔断了腿。”
武功的国语词典
以武力征服人的功绩。
武功的网络释义
武功 (词语解释)
武功的翻译
反义词
武功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武 | 文甫 | 明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x/miuu | m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东莞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ko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公 | 古紅 | 見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kuŋ | k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