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功颂德

gē gōng sòng dé [ ge gong song de]
繁体 歌功頌德
注音 ㄍㄜ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歌功颂德 gēgōng-sòngdé

(1) 作成歌词颂扬功劳与美德,原有褒义;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贬义,有阿谀逢迎的意思

在封建时代,地主乡绅为了拍地方官的马屁,总是借老百姓的名义,送什么万民伞、歌德碑之类的东西,为这些刮地皮的官吏歌功颂德
sing the praises of sb.;heap praises and eulogies on sb.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成语辨析

歌功颂德和“树碑立传”;都含有“颂扬别人”的意思。但歌功颂德偏重指颂扬别人功绩和德行的讨好行为;“树碑立传”偏重指为树立个人威望或提高个人声誉而进行的吹捧行为;也包括“颂扬事迹以流传后世”的意思。

成语用法

歌功颂德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颂扬功绩和恩德。

语本《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宋王灼《再次韵晁子兴》之三:“歌功颂德今时事,侧听诸公出正音。”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歌功颂德敬上帝,小心翼翼报天恩。”
胡适《归国杂感》:“明明是赃官污吏,我们偏要歌功颂德。”

歌功颂德的国语词典

歌颂功绩和恩德。语本《史记.卷四.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也作「歌功诵德」。

歌功颂德的网络释义

歌功颂德

  • 歌功颂德(gē gōng sòng dé),意思是颂扬功绩和德行。含贬义。
  • 歌功颂德的翻译

    日语: 功績(こうせき)と徳行(とっこう)をほめたたえる,ちょうちんを持(も)つ
    俄语: петь дифирáмбы

    歌功颂德造句

    不是我歌功颂德,这几年村里在你的带领下,变化真大呀!
    一面民众哀号,一面是官员强迫百姓为他们歌功颂德。
    过去,一些宫廷文人以歌功颂德为能事,写了许多歌颂君王的宫廷诗歌。
    听到他舍己救人的事迹,会场上响起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这种纯为当权者歌功颂德的文章,缺乏文学生命力。
    他一味地为经理歌功颂德,极尽谄媚之能事,惹人反感。
    有些主管只喜欢听人歌功颂德,却不愿意接受建言。
    当权者若只爱听歌功颂德的话,却不爱听真心话,终将被人民唾弃。
    这些肉麻的歌功颂德之辞,徒然令人生厌。
    这位作家经常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用来巴结权贵。
    对于这样入骨的歌功颂德,怎能不令人产生反感?
    但若异口同声地为君主制歌功颂德,则是另一码事.
    我的言辞并非歌功颂德。寂静之刃为我们的服务远远没有结束,你将成为复活他的工具。
    由于清教徒遣责罗马教会顶礼膜拜,歌功颂德的做法,所以他们在文学上反对粉饰。
    这些著作的修纂意义不只在于为皇帝歌功颂德,更为后人提供统治的样板。
    而利用退休又来歌功颂德一番,也没有什么好处.
    时至今日,还要为本土流氓集团歌功颂德。
    有人叹息,有人感念,有人歌功颂德,有人咒天骂地。
    不过,被人歌功颂德的感觉,确实很好啊。
    一片歌功颂德之声,洋洋盈耳,可乐瓶碰撞之声更是大作。

    汉字详情

    [ge]
    部首: 427
    笔画: 14
    五笔: SKS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RNO
    四角: 176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2) 同本义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 接舆歌而过 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唱歌);高歌(放声歌唱);歌吹(歌唱,吹奏);歌鼓(歌唱并击鼓);歌戏(歌唱嬉戏)

    (4) 歌颂,赞美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竟竭蹶而趋之。——《荀子·儒效》

    诗人歌功。——扬雄《赵充国颂》

    (5) 又如:歌功(颂扬他人的功德);歌思(歌颂思慕);歌叹(歌颂赞叹)

    (6) 奏乐;伴奏

    歌于斯,哭于斯。——《礼记》

    往往会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7) 又指鸣叫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8) 作歌;作诗

    夫也不良,歌以讯止。——《诗·陈风·墓门》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歌曲;歌词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校歌;民歌;国歌;歌头曲尾(诗歌和散曲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歌味(歌曲的风味);歌儿(歌曲);歌章(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3) 诗体的一种 。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4) 古用同“哥”。一指兄长;一指父亲 。如:歌歌(同“哥哥”。指父亲)

    英文翻译

    song, lyrics; sing, chant;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go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1 [梅县腔] go1 go2 [宝安腔] go1 [东莞腔]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台湾四县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陆丰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
    gōng [gong]
    部首: 217
    笔画: 5
    五笔: A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S
    四角: 14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英文翻译

    achievement, merit, good resul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东莞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k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kuŋkung
    sòng [song]
    部首: 616
    笔画: 10
    五笔: WCD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CIMBO
    四角: 817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

    (2) 同本义

    颂,貌也。——《说文》

    鲁徐生善为颂。——《汉书·儒林传》

    庶考斯之颂仪。——《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

    (3)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容”

    (4) 占兆之词

    其颂皆千有二百。——《周礼·大卜》

    (5) 《诗经》的六义之一 。与风、雅、赋、比、兴合称六义。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收集在《周颂》、《鲁颂》、《商颂》中的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6) 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 。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诗行的长短不一和诗节形式的复杂为标志。如:史岑《出师颂》;颂赞(文体名。颂,是用以歌颂功德,如扬雄有《赵充国颂》;赞原用于赞美,后来也用于评论。如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

    动词

    (1) 歌颂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颂椒(歌颂皇后);颂子(文体的一种);颂古(佛家语。指选过去的公案,用诗句来颂出它的思想精义);颂美(赞扬他人的功德)

    (3) 祝颂 。如:顺颂时安;并颂俪祉

    (4) 通“诵”。朗读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否?——《孟子·万章下》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颂读,昼夜不息。——《后汉书·逸民传》

    英文翻译

    laud, acclaim; hymn; ode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6

    宋本广韵

    [de]
    部首: 303
    笔画: 15
    五笔: TF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JWP
    四角: 242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惪(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名词

    (1)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如:同心同德

    (7) 福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英文翻译

    ethics, morality, virtu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陆丰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沙头角腔] diet7 [宝安腔] det7 [东莞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