欻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歘忽”。忽然;迅疾貌。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张长史书》:“始见 张旭 所书《千字文》……犹纵风鳶者翔戾於空,随风上下,而纶常在手;击剑者交光飞刃,欻忽若神,而器不离身。” 明 李寅 《恒雨叹》诗:“崩墙倒屋坏城郭,歘忽似有蛟龙争。” 清 李良年 《官马行》:“锦衣使者来如云,駊騀歘忽数十羣,老农哀呼马不闻。”
引证解释
亦作“歘忽”。忽然;迅疾貌。
宋黄伯思《东观馀论·论张长史书》:“始见张旭所书《千字文》……犹纵风鳶者翔戾於空,随风上下,而纶常在手;击剑者交光飞刃,欻忽若神,而器不离身。” 明李寅《恒雨叹》诗:“崩墙倒屋坏城郭,歘忽似有蛟龙争。” 清李良年《官马行》:“锦衣使者来如云,駊騀歘忽数十羣,老农哀呼马不闻。”
欻忽的网络释义
欻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象词
(1) 踩踏声
(2) 形容急促的声响。如:欻的一声
(3) 叠用形容有节奏的声响。如:欻欻的脚步声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t7 [海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䬍 | 許勿 | 曉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xĭuət | hyot/xiu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忽 | 呼骨 | 曉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xuət | huot/xu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