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同“ 欺蒙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一时清议所及,以为污衊剡章,欺朦天听,不亦轻朝廷而羞当世哉!”
引证解释
⒈ 同“欺蒙”。
引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一时清议所及,以为污衊剡章,欺朦天听,不亦轻朝廷而羞当世哉!”
欺朦的网络释义
欺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欺,诈欺也。——《说文》
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贾子道术》
禄不遂行兹谓欺。——《京房易传》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尚不相欺。
甚矣哉为欺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
世之为欺者。
(5) 又如:欺诳(欺瞒);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对下隐瞒);欺诞(夸大欺骗);欺谩(欺骗);欺三瞒四(隐蔽实情欺骗他人);欺天罔人(骗天骗人);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欺心(自己欺骗自己心怀不轨,起坏心思);欺君罔上(欺骗蒙蔽君上)
(6) 欺诈,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
苏秦欺寡人。——《战国策·秦策》。注:“诈也。”
欺诬诈伪也。——《荀子·性恶》。注:“诳也。”
(7) 又如:欺谬(欺诈背信);欺猾(欺诈奸猾);欺罔(诈骗迷惑);欺诡(欺诈);欺弊(欺诈蒙骗)
(8) 欺压,欺侮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 又如:欺藐(欺负小看);仗势欺人;欺蔑(欺负蔑视);欺傲(欺侮轻慢);欺枉(欺负)
形容词
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列子·仲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1 [宝安腔] ki1 [梅县腔] ki1 [陆丰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东莞腔] ki1 [沙头角腔] ki1 [海陆丰腔] ki1
◎ 潮州话:k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欺 | 去其 | 溪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khi/qio | kʰĭə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蒙声。本义:月不明)
(2) 同本义
朦,月朦朦也。——《说文新附》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3) 又如:朦朦(微明的样子)
(4) 模糊不清的样子 。如:朦郁(迷蒙郁结);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朦松(形容似醒非醒、眼睛模糊)
(5) 迷糊,迷惘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6) 又如:朦朦(迷惘的样子);朦里朦胧(迷迷糊糊,不真切,不明了)
(7) 愚昧 。如:朦狡(愚昧狡诈的人)
(8) 通矇,目盲。亦指一时失明 。如:朦瞽(眼睛失明)
动词
蒙骗,蒙混 。如:朦充(蒙混冒充);朦抵(蒙混抵充);朦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2 [梅县腔] mung2 [宝安腔] mung2 [客英字典] mung2 [台湾四县腔] mung2 [客语拼音字汇] mung2 [陆丰腔] mung3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蒙 | 莫紅 | 明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mung | m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