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壓

qī yā [ qi ya]
繁体 欺压

词语释义

欺压 qīyā

(1) 欺负压迫

欺压老百姓
bully and oppress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欺负压迫。《三国志平话》卷上:“﹝ 董卓 ﹞倚手下义儿 吕布 、白袍 李肃 、四盗寇、八健将,常欺压天下诸侯。”《水浒传》第四一回:“你这厮在乡中只是害人,交结权势之人,浸润官长,欺压良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你再迟疑,我办你一个欺压乡愚之罪。”

欺壓的国语词典

以势力威吓或胁迫他人。

欺壓的网络释义

欺压

  • 欺压是一个汉语词汇,
  • 拼音:qī yā
  • 出处是《三国志平话》,
  • 释义是欺负压迫。
  • 欺壓的翻译

    英语: tobully,topusharound
    德语: einschüchtern,nötigen
    法语: tyranniser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27
    笔画: 12
    五笔: ADWW
    五行:
    仓颉: TCNO
    四角: 478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欺,诈欺也。——《说文》

    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贾子道术》

    禄不遂行兹谓欺。——《京房易传》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尚不相欺。

    甚矣哉为欺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

    世之为欺者。

    (5) 又如:欺诳(欺瞒);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对下隐瞒);欺诞(夸大欺骗);欺谩(欺骗);欺三瞒四(隐蔽实情欺骗他人);欺天罔人(骗天骗人);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欺心(自己欺骗自己心怀不轨,起坏心思);欺君罔上(欺骗蒙蔽君上)

    (6) 欺诈,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

    苏秦欺寡人。——《战国策·秦策》。注:“诈也。”

    欺诬诈伪也。——《荀子·性恶》。注:“诳也。”

    (7) 又如:欺谬(欺诈背信);欺猾(欺诈奸猾);欺罔(诈骗迷惑);欺诡(欺诈);欺弊(欺诈蒙骗)

    (8) 欺压,欺侮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 又如:欺藐(欺负小看);仗势欺人;欺蔑(欺负蔑视);欺傲(欺侮轻慢);欺枉(欺负)

    形容词

    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列子·仲尼》

    英文翻译

    cheat, double-cross, deceive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1 [宝安腔] ki1 [梅县腔] ki1 [陆丰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东莞腔] ki1 [沙头角腔] ki1 [海陆丰腔] ki1
    ◎ 潮州话: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其平聲開口三等khi/qiokʰĭə
    yā,yà [ya]
    部首: 334
    笔画: 17
    五笔: DJEF
    仓颉: MKG
    四角: 71214

    详细解释

    動詞

    (1) (形聲。從土,厭聲。本義:崩壞)

    (2) 同本義

    壓,壞也。——《説文》

    僑將壓焉。——《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吾懼壓焉。——《國語·魯語》。注:“笮也。”

    壤壓之變。——歐陽修《新唐書》

    (3) 又如:壓溺(土崩和水淹)

    (4) 從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壓

    千朵萬朵壓枝低。——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黑雲壓城城欲摧。——李賀《雁門太守行》

    (5) 又如:壓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擁擠);壓山探海(形容人數衆多);壓尺(用金屬或玉石做成的壓紙用的尺狀文具);壓枝(果實多,把樹枝壓低)

    (6) 壓抑,壓製;逼迫

    舉杰壓陛。——《楚辭·大招》

    予以大國壓之。——《公羊傳·文公十四年》

    剋壓帝心。——《繁陽令楊君碑》

    陵壓百姓。——宋· 蘇、囌軾《教戰守》

    (7) 又如:壓倒(壓服;製服);壓良爲賤(掠買平民子女爲奴婢)

    (8) 殺

    且臣聞齊、 衛先君刑馬壓羊。——《戰國策》

    (9) 又如:壓羊(殺羊)

    (10) 逼近

    楚晨壓 晋軍而陳。——《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壓黑(臨近天黑的時候);壓山(方言,謂日將落山)

    (12) 超越;勝于

    聲不能壓當、噹世。——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

    (13) 又如:壓倒元白(指詩文超過著名詩人白居易和元禛);壓軸戲(亦稱壓台戲,壓軸子,指一次戲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節目(最後的一出戲叫大軸子);現多指一台戲中放在最後的一出,謂其質量最高,錶演最精彩,足以壓住全台)

    (14) 覆蓋,籠罩

    覆壓三百余裏。——杜牧《阿房宫賦》

    (15) 又如:壓紐(覆壓在璧紐上);壓覆(埋没;睏頓);壓蔓,壓青(把緑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樹葉埋在田地裏做肥料)

    (16) 鎮住

    就安排筵席,一者與夫人壓驚,二者慶賀這玉梳。——《古金雜劇》

    (17) 又如:壓物(鎮壓邪魔之物);壓鎮(鎮服);壓車(謂隨車保護或堅守)

    (18) 同“押” 。如:壓契(做抵押憑證的文契)

    (19) 蓋印 。如:壓腳圖書(壓腳章);壓腳章(蓋在字畫下角的印章)

    (20) 預付 。如:壓禮(事成之前預付的財禮)

    (21) 下 。如:壓寶

    名詞

    (1) 壓力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觸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壓

    (3) 一切對相反力的衝力;分布在地麵上的一種衝力。如:血壓;氣壓

    (4) 另見

    (2) 另見

    英文翻译

    press; oppress; crush; pres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aat3 ngaat3
    ◎ 客家话:[梅县腔] a2 ap7 [海陆丰腔] ap7 a1 [客英字典] ap7 [陆丰腔] ap7 [客语拼音字汇] ab5 eb5 [东莞腔] ap7 [台湾四县腔] ap7 a1 [宝安腔] 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甲入聲開口二等ʔapqrap/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