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不达

yù sù bù dá [ yu su bu da]
繁体 欲速不達
注音 ㄩˋ ㄙㄨˋ ㄅㄨˋ ㄉㄚ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不从实际出发,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参见:欲速则不达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成语用法

欲速不达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欲速不达的网络释义

欲速不达 (汉语词语)

  • 基本信息
  • 【注音】yù sù bù dá
  • 【解释】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达:达到,达成目标。
  •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中性词。
  • 【相近词】欲速则不达
  • 【相反词】一蹴而就
  • 欲速不达的翻译

    俄语: скоро поедешь

    欲速不达造句

    处理事情不能急躁,否则欲速不达。
    好高骛远只能眼高手低,拔苗助长终究欲速不达。
    学习知识是欲速不达的,只有循序渐进不间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
    小明为了赶时间,一路横冲直撞,结果欲速不达,在半路就出了车祸。欲速不达造句。
    做事要循序渐进,如果你操之过急,住往会欲速不达。
    在学习上搞什么突击,走什么捷径,结果只能是欲速不达。
    他妄图偷懒,结果捷径窘步,欲速不达。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抄近路”反而欲速不达。
    磨刀不误砍柴工,宁可少生产一些,也要先把设备维修好,不然欲速不达。
    磨刀不误砍柴工,宁可少生产一些,也要先把设备维修好,不然欲速则不达。
    欲速不达!培养人、培养队伍也不能拔苗助长,压力必须一点一点地加上去。
    像你这样一味贪多求快,只恐欲速不达,到头来一无所得。
    推广都有一过程,否则欲速不达,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必然会受到挫折。
    小明为了赶时间,一路横冲直撞,结果欲速不达,在半路就出了车祸。
    研究学问一定要循序渐进,如果投机取巧,只会落得欲速不达的下场。
    用填鸭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难免欲速不达,反而让孩子视读书为畏途。
    过快地要求一个国家开放资本市场,过分地扩大资本的流动性,往往欲速不达,很可能破坏这个国家的经济。欲速不达造句。
    抛砖引玉变财人;欲火中烧是淫人;欲速不达变狂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废人;最后你穿潜水服沙滩练潜水,变成十足的愚人。愚人节“愚”你同乐!
    如有的贪大求全,最终则欲速不达;有的好高骛远,最终则是骑虎难下;有的责备求全,最终则一事无成。
    过快地要求一个国家开放资本市场,过分地扩大资本的流动性,往往欲速不达,很可能破坏这个国家的经济。

    汉字详情

    [yu]
    部首: 427
    笔画: 11
    五笔: WWK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CRNO
    四角: 876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欠,谷( )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

    (2)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欲天、人间和地狱等);欲心(情欲之心);欲事(男女情欲之事);欲尘(佛教语。佛家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尘埃,故称)

    动词

    (1) 想要;希望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史记·魏公子列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资治通鉴·汉纪》

    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欲踵(想要放效);欲待(想要、打算);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欲速则不达(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3) 爱好;喜爱

    欲,爱也。——《增韵》

    人情欲厚恶薄。——《论衡·案书》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庄子·则阳》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

    英文翻译

    desire, want, long for; intend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梅县腔] juk8 [沙头角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海陆丰腔] ruk8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 潮州话:aiⁿ3 i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蜀入聲開口三等jyuk/jvkjĭwok
    [su]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GKI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DL
    四角: 353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chuò),束声。本义:速度快)

    (2) 同本义

    速,疾也。——《说文》

    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目》

    (3) 字亦作“遬”

    轻则僄遬。——《荀子·议兵》

    则莫能以速中。——《周礼·考工记·弓人》

    王速出令。——《孟子·梁惠王下》

    子济而陈,迟速唯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4) 又如:收效甚速;速速(非常快速);速捷(快速敏捷);速战速决(用最快的速度发动战争,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喻凡事必须进行得快,才能迅速结束);速食店(快餐店)

    (5) 急迫;紧急 。如:速刻(即刻;立刻);速帖(加急请帖);速忙(急忙,赶快);速煞(极快,非常迅速);速件(急件)

    动词

    (1) 加速,加快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速熟(使农作物生长期短、成熟较快)

    (3) 邀请

    主人速宾。——《仪礼·乡饮酒礼》

    何以速我狱。——《诗·召南·行露》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易·需》

    (4) 又如:速客(请客);速帖(请帖)

    (5) 招致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至丹以 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宋· 苏洵《六国论》

    (6) 又如:速辜(招来罪过);速福(召福);速祸(招来祸害);速罪(招致罪祸)

    (7) 催促

    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 唐·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名词

    (1) 运动快慢的计量 。如:车速每小时 60 公里;超速;航速;时速;光速;风速;流速;音速;初速;匀速

    (2) 姓

    英文翻译

    quick, prompt, speedy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uk7 [梅县腔] suk7 [海陆丰腔] suk7 [宝安腔] cuk7 [东莞腔] cuk7 [台湾四县腔] suk7 [陆丰腔] suk7 [客英字典] s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桑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suksuk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