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语还休

yù yǔ hái xiū [yu yu hai xiu]

词语释义

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引证解释

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欲语还休造句

她长着一双宛若秋水的眼睛,很少有男人能抵抗她欲语还休的一瞥,更不要说含情脉脉的凝睇。
年龄与世事,云山缥缈,董桥也不好说依旧,欲语还休之中,他的文笔也由斑斓趋淡,但到底放不下的那些故事,温暖了他一辈子,一直到暮色朦胧。
梦太美好,思念在守候。欲语还休,在旧时光之后。期待重逢,在最后的最后。天长地久,执念依旧。
走过了许多母亲节,心中似乎总有千言万语,欲语还休,我要让您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辛苦,我会用心用爱去温暖您的心房。妈妈,母亲节快乐!
沿着小巷缓缓前行,走在秋天的深处,他们说,下一站,就是欲语还休的满目苍凉和逼仄的寒冷。
欲语还休的冰冷年代,没有激烈的爱语,月光下,一次携手,便定下一生的约定,从此便是一生一世。
你看那是一个个穿着绿衣裙的少女,亭亭玉立;那一张张梨花带雨的脸庞就似那娇羞的少女欲语还休。她们衣连着衣,手牵着手,在那碧绿的舞池默默的等着你的发现。
她诉说她的爱,在半睡半醒之间,黑暗的时刻,欲语还休,低声细诉,大地在她冬夜的沉眠中轰然惊蛰,绿草和花朵瞬间绽开,无视于皑皑白雪,无视于翩然飞临的皑皑白雪。罗伯特·格雷夫斯。
当年的娇俏小语长萦耳畔,那副欲语还休的羞涩模样犹在心头,鸳鸯小字里,似可见这位花谢语的身姿若影若现。然而,以为是一生一世的一双人,所托竟唯有几页满蘸相思意的旧时书。纳兰容若。
无论是菁菁校园里的小清新恋情,还是埋在心底的欲语还休,就算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小失恋,多年后回头看,还是会被那分青涩的甜蜜触动。
这还仅仅是第一个营业窗口罢了,第二个营业窗口正在上演的戏码,更是让营业人员欲哭无泪,欲语还休。
雾里观花,灯下看美人,那番朦胧、婉约,欲迎还拒,欲语还休,才是最撼人心魄的。
女人如茶,女人的婚姻就是一泡冲好的茶汤,有的明亮清澈怡情悦性,有的晦涩无光欲语还休,有的茶伤汤败,有的了无生机。
在一片静谧中聆听月光的脚步,远远地奔来,向着窗边织绿的长青藤,向着正在林边散步的小径,向着长廊尽头和风拥舞的秋千和绣架上欲语还休的莲。
一个一个羞羞答答,忸忸怩怩,欲语还休,娇艳欲滴。

汉字详情

[yu]
部首: 427
笔画: 11
五笔: WWK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CRNO
四角: 876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欠,谷( )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

(2)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欲天、人间和地狱等);欲心(情欲之心);欲事(男女情欲之事);欲尘(佛教语。佛家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尘埃,故称)

动词

(1) 想要;希望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史记·魏公子列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资治通鉴·汉纪》

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欲踵(想要放效);欲待(想要、打算);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欲速则不达(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3) 爱好;喜爱

欲,爱也。——《增韵》

人情欲厚恶薄。——《论衡·案书》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庄子·则阳》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

英文翻译

desire, want, long for; intend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梅县腔] juk8 [沙头角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海陆丰腔] ruk8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 潮州话:aiⁿ3 i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蜀入聲開口三等jyuk/jvkjĭwok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

huán,hái [huan,hai]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GIPI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MF
四角: 31309

详细解释

hái

副词

(1) ——表示某些语气,有时兼有连接前后分句的作用。“还”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成平、扬、抑三类

(2) 表示平的语气,不含轻重抑扬的意思

(3)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相当

白头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取酒还独倾。——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一樽还酹江月。——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又如:还在原位;我的脚还痛

(5) 跟“虽然、尽管”等连用,表示行为状况不因别的条件改变而改变。如:虽然已经宣布散会,人们还在继续争论(表示行为重复,有“重新、再”的意思。如:京剧团明天还演一场)

(6) 表示扬的语气,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说

(7) 更加 。如: 二勇比他哥哥大勇还壮

(8) 表示项目、数量增加,范围扩大 。如:除了他们三个以外,小组里还有我

(9) 不但(不仅,不光)…还… 。如:小伙子不仅会开拖拉机,还会修理电器

(10) 表示抑的语气,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

(11) 表示勉强过得去 。如:这根绳子还较结实;还算不错,电话最后打通了

(12) 表示数量小,时间不到,等等 。如:人还太少,编不成队

(13) 还…就… 。如:还不过五点钟,他就已经起床了

(14) 还+没(不到)…就… 。如:我还没说话,他就说“知道了”

(15) 尚且 。如:小车还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

(16) 表示感情为主,意思有的可以用前面三项来解释,但那是次要的

(17) 表示超出预料,有赞叹的语气 。如:下这么大雨,没想到你还真准时到了

(18) 表示应该怎样而不怎样,名不副实,有责备或讥讽的语气 。如:亏你还是大哥哥呢,也不让着点妹妹!

(19) 用于反问 。如:都十二点了,你还说早!

(20) 另见 huán

huán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 huán)声。本义:返回)

(2) 同本义

还,復也。——《说文》

还,返也。——《尔雅·释言》

还而不入。——《诗·小雅·何人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资治通鉴》

既罢,还内。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便要还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自南海还。——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还首(自动回来请罪);还云(飘回的云朵;指回信);还函(回信);还转(回转,返回);还复(返回)

(4) 回头;回顾

羽还叱之。——《汉书·项籍传》

视无还。——《国语·周语》

(5) 又如:还顾(回顾;回头看);还睇(回头看);还视(回头看)

(6) 通“环”。环绕

左还授师。——《礼记·内则》

还辟再拜稽首。——《礼记·曲礼》

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国语·吴语》。注:“还,转也。”

引车右还。——《楚辞·招魂》

道还公宫。——《左传·哀公三年》

诸侯之师,还郑而来。——《左传·襄公十年》

还庐树桑,菜茹有畦。——《汉书·食货志上》

三人还射。——《史记·李将军传》

还柱而走。——《战国策·燕策》

方还柱走。

以地还之也。——《公羊传·庄公十年》

水潦所还,埒丘。——《尔雅·释丘》

(7) 又如:还绕(环绕);还会(交互缠绕的样子);还旋(环绕)

(8) 恢复;还原

吏以过误罢者还其职。——《明史·太祖本纪》

(9) 又如:还惺(歇息一会而恢复精力);还质(恢复丽质);还睦(恢复和睦);还童(恢复青春);还级(恢复到原等级)

(10) 来,到来

舜禹还至,王业还起。——《荀子·王霸》

(11) 又如:春还(春天到来;春天来了);时还(时来运转)

(12) 交还;归还

当奉还土地民人。——《三国志·吴主传》

还矢先王。——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率夺还之。——《明史》

(13) 又如:还璧(归还玉璧;归还原物或辞谢馈赠之物);还珠(物归原地与原主);还归(归还)

(14) 偿还;交付

割慈忍爱还租庸。——杜甫《岁晏行》

(15) 又如:还付(归还交付);还偿(偿还);还款(归还所欠的债款或偿付所欠的贷款);还直(偿还价值)

(16) 回报;回击 。如:还报(还手,报复;报应;报答);还兵(用兵器还击);还骂(挨骂者回骂对方)

(17) 后退

主人答拜还。——《仪礼·乡饮酒礼》

(18) 又如:还走(返身后退而走);还流(回流;回旋或倒流之水)

(19) 罢歇;止息 。如:雨还(雨止);流弊不还(流弊不止息)

(20) 包;保证 。如:还你名实兼收(包你名利双收);还有雨下(保证有雨下)

(21) 通“营”

(22) 经营;谋画

内则大夫自还而不尽忠,外则诸侯连朋合舆。——《管子·山至数》

(23) 又如:还秩(谋求私利);还私(谋私)

(24) 惑乱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荀子·成相》

周环中规,折还中矩。——《礼记·玉藻》

(25) 又如:还主(惑乱君主)

副词

(1) 仍然;重复

子孙日以长,世世还复然。——柳宗元《田家》

(2) 反而

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3) 通“旋( xuán)”。迅速

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反之。——《管子·任法》

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吕氏春秋·爱士》

鬼魅不能自还兮,半长途而下颠。——《汉书·扬雄传上》

(4) 另见 hái

英文翻译

still, yet, also, besides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4

宋本广韵

xiū [xiu]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S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D
四角: 242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 同本义

休,息止也。——《说文》

休,息也。——《尔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周南·汉广》

休,象人息木阴。——《五经文字》

诚上休陛下余光。——《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

汔可小休。——《诗·大雅·民劳》

毋休于都。——《礼记·月令》

止宫休舍。——《史记·高帝纪》

未休关西卒。——唐· 杜甫《兵车行》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岳飞《五岳祠盟记》

休于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命士少休。——《资治通鉴·唐纪》

将士更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劝以少休。

既暮,休于旅舍。——《聊斋志异》

(3) 又如:休日(休息的日子,假日);休舍(休息);休士(使士卒休息);休坐(坐下休息)

(4) 停止、中止或结束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诗·大雅·瞻卬》

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四》

日夜无休时。——《史记·货殖列传》

吾生之行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水浒传》

若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西游记》

(5) 又如:休粮(停止饮食);休罢(罢休;停止);休驾(使马车停歇);休务(停止公务);休已(停止);休囚(死);休偢(不理睬);休息(平息;止息)

(6) 辞去

屡疏乞休。——清· 张廷玉《明史》

(7) 又如:退休(职工因年老或因公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休退(官吏辞职赋闲);休居(辞官家居);休官(辞官);休归(退休)

(8) 离弃,解除自己的婚姻

你休了媳妇儿,兄弟,你如今可往那里去?——《元曲选·佚名·渔樵记剧》

(9) 又如:休离(休弃;离弃);休妻;休书;休亲(离弃妻子)

(10) 休假

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后汉书》

(11) 又如:休沐(例假);休下(官吏休假);公休(星期日、纪念日等集体的休假);轮休;休告(官员呈请休假);休暇(休假)

形容词

(1) 美好,美善

顺天休命。——《易·大有》。郑注:“美也。”

亦孔之休。——《诗·豳风·斧》

休徵。——《书·洪范》

休徵叙美行之验。——《后汉书·班固传》注

累仕所至,必获休声。——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函论陆卓启》

(2) 又如:休声(美好的名声);休咎(善恶);休明(美好清明);休名(美名);休明(美善而光明);休光(盛美光耀)

(3) 吉庆

无不受休。——《国语·楚语》。注:“庆也。”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三国演义》

(4) 又如:休咎(吉凶);休应(吉兆);休证(吉祥的证验);休符(吉祥的征兆);休福(吉庆)

(5) 喜悦的,欢乐的

为晋休戚。——《国语·周语》。注:“喜也。”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诗·小雅·菁菁者莪》

(6) 又如:休戚(欣悦与忧患)

(7) 悠闲;安闲 。如:休休有容(安闲自得);休休(安闲的样子);休逸(安闲超逸)盛大、壮大的

休有烈光。——《诗·周颂·载见》

(8) 又如:休烈(盛大的事业)

副词

(1) 勿;不要;别

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三国演义》

(2) 又如:休得(不得,不要)

语气

(1)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惋惜、关切或不耐烦等感叹。如:休!休!够了!

(2) 语气助词。罢;了

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水浒传》

我儿可收拾早睡休,明日须半夜起来打点。——《清平山堂话本》

名词

(1) 树荫

依松柏之余休。——《汉书·外戚传》

(2) 福禄

以礼承天之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英文翻译

rest, stop; retire; do no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eu1 [台湾四县腔] hiu1 [海陆丰腔] hiu1 [宝安腔] hiu1 [梅县腔] hiu1 [陆丰腔] hiu1 [客英字典] hiu1 [东莞腔] hiu1 [客语拼音字汇] h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尤平聲開口三等xĭəuhiu/x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