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笛

héng dí [ heng di]
繁体 橫笛
注音 ㄏㄥˊ ㄉ一ˊ

词语释义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词语解释

  1.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危楼上,遥闻横笛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后汉 马融 所赋长笛…… 李善 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 融 之所赋者。” 胡道静 校证引 朱珔 《<文选>集释》:“至古笛多用竖吹,而今则横吹,犹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则用单竹。” 宋 李清照 《满庭霜》词:“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引证解释

⒈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张巡《闻笛》诗:“旦夕危楼上,遥闻横笛音。”
宋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后汉马融所赋长笛…… 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融之所赋者。”
胡道静校证引朱珔《<文选>集释》:“至古笛多用竖吹,而今则横吹,犹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则用单竹。”
宋李清照《满庭霜》词:“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横笛的国语词典

乐器名。横吹的笛子。其形为长形圆管状,中空,气由最左方的吹孔吹入管里振动而发声。其材质有竹、木、玉、铁、铜等。

横笛的网络释义

横笛

  • 笛子也称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称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
  • 横笛造句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铺一张宣纸,让墨香行云流水,踏一地月光,让脚步飞蓬轻盈,吹一曲横笛,任花瓣漫天飞扬,掷一粒石子,任水波轻轻荡漾。祝福化丝雨,愿你一切安好!
    清晰记得那个樱花树下白衣胜雪的女子,青葱玉手轻握横笛,眸子如波,唇若红花,那如醉的笑魇,绽放成为我漫长一生中唯一的美好。
    他们发上的花朵已经褪色枯萎了,他们横笛里的音调也显得乏倦。
    渐暗的舞台上只剩下横笛的余韵,但见房子的上空,笔削的公寓高楼显得更险郗。
    这里是压强横笛,,这是,不是,偏偏,只在体积恒定时等于,而不是压强恒定时。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横笛与洞箫音质不同,若说横笛是刚,那么洞箫便是柔,柔能克刚,洞箫的箫音柔弱秀雅,横笛一定难以抵挡。
    湖边皑皑白雪,一袭白衣的女子静立于湖边,敛眉横笛,笛声清越婉转,哀而不伤,尤其在这天湖雪上,群峰围绕下听来,如清泉漱石,哓风朝露,有出尘乘风,飘飘欲仙之感。
    “金色的风”由风声中飘扬的黑管开场,与横笛交叠出梦幻般的空间,四周不时响起的风铃声和远处隐约朦胧的弦乐,像夏季降下湖畔的晨雾,浑身清凉却又暖在心头。
    银甲骑士长发披散,穿着一袭黄袍,斜靠在雪獒厚墩墩的背脊上,专心致志地吹着横笛。
    这时有人吹横笛,直吹得溪山月色与屋瓦变成笛声,而笛声亦即是溪山月色屋瓦,那嘹亮悠扬,把一切都打开了。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容若。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弟弟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练习吹横笛。
    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箫、横笛、筚篥、琵琶、五弦琵琶、铜角、箜篌齐齐上阵,悠扬的乐声响彻枯寂夜空。
    羯鼓、腰鼓、答腊鼓、鸡娄鼓节奏分明,箫、横笛、筚篥、铜角、箜篌抑扬顿挫,让人仿佛置身皇廷。
    又因为生活的困境,买不起更多与音乐相关的东西,所以风的手里也就一把古老的六弦琴和一支横笛,以及几本书籍。

    汉字详情

    héng,hèng [heng]
    部首: 420
    笔画: 15
    五笔: SAMW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TLC
    四角: 44986

    详细解释

    héng

    名词

    (1) (形声。从木,黄声。本义:门框下部的横木)

    (2) 同本义

    横,闌木也。——《说文》。字亦作桁。

    以横为之。——《诗·陈风·横门之下》

    (3) 又如:横轼(古代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

    (4) 侧,旁边

    时横隤以阳遂。——王褒《洞箫赋》。注:“旁决貌。”

    (5) 又如:横头(正面两侧的位置,或长方形物体较短两侧的位置);横屋(正屋前两侧的房屋);横道(旁道);横逸(犹旁出,旁行)

    (6) 古代负有督察记录权责的官员,可以入人于罪者

    下有五横,以揆其官。——《管子·君臣》

    (7) 学堂 。如:横舍;横塾

    (8) 汉字由左至右的笔形“一” 。如:王字是三横一竖

    (9) 姓

    形容词

    (1) 地理上指东西向。与“纵”相对

    横田其亩。——《韩诗南山》。传:“东西曰横。”

    不别横与纵。——《楚辞·沈江》。注:“纬曰横。”

    纵横间之。——《淮南子·览冥》

    坐横弓。——《仪礼·大射仪》。注:“南踣弓也。"

    曰从与横。——《太玄卷·七玄莹》。注:“东西曰横。”

    (2) 又如:横织(纵横交织);横厉(纵横凌厉,形容气势强盛);横驱(纵横驰驱);横驱别骛(纵横奔驰)

    (3) 跟地面平行的

    横柯上蔽。——吴均《与朱元思书》

    (4) 又如:横枝(主干上横长的树枝,比喻正宗以外旁衍的支派);横軃(横躺而睡着);横堑(与前方平行的濠沟);横卷(左右两端有轴的横幅书画)

    (5) 自左到右或自右到左

    横执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横有八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6) 又如:横头(在方桌筵席上,主席两侧的位置);横川(数字三的隐语);横字(横行的字);横阵(横排的阵势)

    (7) 广,宽广

    广为横。——《史记·周本纪》正义

    (8) 又如:横广(广阔;广大);横沙(广阔的沙漠);横制(广泛控制);横览(广泛观察);横赐(帝王对臣民广施赏赐)

    动词

    (1) 横陈

    有神十人,各曰女娲之肠,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

    (2) 又如:横刀(横陈佩刀);横天(横陈天空);横身(插身,插手);横江(横陈江上);横路(横陈道中);横经(横陈经籍)

    (3) 横渡;横越

    乃帅群臣横大河。——《汉书·扬雄传上》

    (4) 又如:横厉(横越;横渡);横截(横渡);横天(横越天空);横江(横越江上);横绝(横越;横度);横霄(横越天空)

    (5) 充满;遮盖

    以横于天下。——《礼记·孔子闲居》。注:“充也。”

    横被四表。——《后汉书·冯异传》

    号以立横。——《礼记·乐记》

    (6) 又如:横世(充满世间);横出(充分表露;洋溢);横流(充盈;遍布);横滋(四处滋长)

    (7) 下决心不顾一切 。如:横劲(决心,毅力);横了心(下定决心,不顾一切);横下心(犹横了心)

    (8) 交错,错杂

    禁野之横行径逾者。——《周礼·野庐氏》。注:“妄行田中。”

    (9) 又如:横飞(交错飞行);横落(交错落下)

    (10) 将物体横向拿着 。如:把扁担横过来;横刀跃马

    (11) 横佩带着 。如:腰横玉带;横金妇(官员的妻子。横金:宋时表示官阶的一种佩带物)

    副词

    (1) 〈方〉∶大概,揣测之词 。如:横是(大概;恐怕)

    (2) 〈方〉∶横竖,反正 。如:我横不那么办;横数(不管怎么样)

    (3) 另见 hèng

    hèng

    形容词

    (1) 假借为“犷”。横暴;放纵

    处士横议,以待我以横逆,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孟子》。按,皆纵恣悍厉之谓。

    横行天下。——《荀子·修身》。注:“不顺理而行也。”

    东夷横畔。——扬雄《长杨赋》。注:“自纵也。”

    以威力相胁曰横。——《汉书·彭宠传》注

    (2) 又如:蛮横;横政(暴政);横侈(专横放纵);横虐(专横肆虐);横逆(横暴不顺理);横逞(放纵恣肆);横施(肆意施加);横议(恣肆批评);横杀(肆意杀戳)

    (3) 意外,突然 。如:横生(意外发生,到处乱生);横起(意外的发生);横亡(横死);横夭(意外的早死)

    (4) 额外 。如:横入(额外收入);横恩(额外的恩赏);横费(浪费;额外用度);横赐(额外的赏赐)

    (5) 祸害

    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三横唯余其一。

    (6) 另见 héng

    英文翻译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g4 waang6

    宋本广韵

    [di]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M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LW
    四角: 886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由声。本义:笛子,管乐器名,竹制,左一孔为吹口,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又谓之横吹)

    (2) 同本义

    笛,七孔龠也。——《说文》。按,笛长尺有四寸。马融长笛赋,谓羌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以备五音,是汉时五孔笛。

    龠谓之笛。——《广雅》

    (3) 又如:笛竹(用以制笛的竹子);笛吹(吹笛)

    (4) 响声尖锐的发音器 。如:汽笛;警笛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whistle

    方言集汇

    ◎ 粤语:de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k8 tet8 tit8 [东莞腔] tak8 [台湾四县腔] tak8 tet8 tit8 [客英字典] tak8 tet8 [陆丰腔] tak8 [梅县腔] tak8 [客语拼音字汇] tag6 tid6 [宝安腔] t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dʰiekd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