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挑鼻子竖挑眼

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 [heng tiao bi zi shu tiao yan]
繁体 橫挑鼻子豎挑眼
注音 ㄏㄥˊ ㄊ一ㄠ ㄅ一ˊ ˙ㄗ ㄕㄨˋ ㄊ一ㄠ 一ㄢ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千方百计挑剔毛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

成语用法

横挑鼻子竖挑眼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百般挑剔。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千方百计挑剔毛病。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他在外面受了累回来,我的罪过可大啦!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
张天民等《创业》第二章:“搞了这样一个方案。大家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品头论足嘛。”
解释:比喻百般挑剔。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象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

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国语词典

比喻人百般挑剔。

如:「老板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弄得大家情绪都很低落。」

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网络释义

横挑鼻子竖挑眼

  • 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意思是比喻百般挑剔。
  • 横挑鼻子竖挑眼造句

    赵伟是我所在那家公司的经理,仗着在公司的年头多人很得瑟,对下属向来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大声斥责。
    喂,你这是干什么?不就求你这点小事吗?干什么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就问你一句话,这忙你能不能帮?
    老板对我的工作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官三石微微一怔,他对这个女人也没什么好感,整天对着夏仲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若不是她是君儿的师姐,怎么能容她跟在身边。
    对于梁丘锋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一会说这不行,一会说那不够干净,要重新搞过。
    投资者应该牢记劳可关于不可能的大方的法则:“对送上门来的礼物不仅要横挑鼻子竖挑眼,还要看看它肚子里是否暗藏玄机。”。
    须臾,祝日念、常时节、白来抢都被一一揪上堂来,贺提刑横挑鼻子竖挑眼,无不打得落花流水,稀哩哗啦。
    这一摔,不但把原本在五一零团官兵中人缘不错的切尔斯,瞬间摔成了比处处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阿诺德少校,更不受欢迎的家伙。
    左宽很是看不上杨晓,他平时里就对将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对他们这些军汉更是趾高气昂,不屑一顾。
    有的老工人倚老卖老,对年青人横挑鼻子竖挑眼。
    企业认为有足够多的应聘者在等待工作,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对来应聘者横挑鼻子竖挑眼。
    如今你却坐在福中不知福,整日阴沉着脸,把亲人当仇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存心把气氛搞得想地牢一样阴森可怕。

    汉字详情

    héng,hèng [heng]
    部首: 420
    笔画: 15
    五笔: SAMW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TLC
    四角: 44986

    详细解释

    héng

    名词

    (1) (形声。从木,黄声。本义:门框下部的横木)

    (2) 同本义

    横,闌木也。——《说文》。字亦作桁。

    以横为之。——《诗·陈风·横门之下》

    (3) 又如:横轼(古代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

    (4) 侧,旁边

    时横隤以阳遂。——王褒《洞箫赋》。注:“旁决貌。”

    (5) 又如:横头(正面两侧的位置,或长方形物体较短两侧的位置);横屋(正屋前两侧的房屋);横道(旁道);横逸(犹旁出,旁行)

    (6) 古代负有督察记录权责的官员,可以入人于罪者

    下有五横,以揆其官。——《管子·君臣》

    (7) 学堂 。如:横舍;横塾

    (8) 汉字由左至右的笔形“一” 。如:王字是三横一竖

    (9) 姓

    形容词

    (1) 地理上指东西向。与“纵”相对

    横田其亩。——《韩诗南山》。传:“东西曰横。”

    不别横与纵。——《楚辞·沈江》。注:“纬曰横。”

    纵横间之。——《淮南子·览冥》

    坐横弓。——《仪礼·大射仪》。注:“南踣弓也。"

    曰从与横。——《太玄卷·七玄莹》。注:“东西曰横。”

    (2) 又如:横织(纵横交织);横厉(纵横凌厉,形容气势强盛);横驱(纵横驰驱);横驱别骛(纵横奔驰)

    (3) 跟地面平行的

    横柯上蔽。——吴均《与朱元思书》

    (4) 又如:横枝(主干上横长的树枝,比喻正宗以外旁衍的支派);横軃(横躺而睡着);横堑(与前方平行的濠沟);横卷(左右两端有轴的横幅书画)

    (5) 自左到右或自右到左

    横执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横有八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6) 又如:横头(在方桌筵席上,主席两侧的位置);横川(数字三的隐语);横字(横行的字);横阵(横排的阵势)

    (7) 广,宽广

    广为横。——《史记·周本纪》正义

    (8) 又如:横广(广阔;广大);横沙(广阔的沙漠);横制(广泛控制);横览(广泛观察);横赐(帝王对臣民广施赏赐)

    动词

    (1) 横陈

    有神十人,各曰女娲之肠,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

    (2) 又如:横刀(横陈佩刀);横天(横陈天空);横身(插身,插手);横江(横陈江上);横路(横陈道中);横经(横陈经籍)

    (3) 横渡;横越

    乃帅群臣横大河。——《汉书·扬雄传上》

    (4) 又如:横厉(横越;横渡);横截(横渡);横天(横越天空);横江(横越江上);横绝(横越;横度);横霄(横越天空)

    (5) 充满;遮盖

    以横于天下。——《礼记·孔子闲居》。注:“充也。”

    横被四表。——《后汉书·冯异传》

    号以立横。——《礼记·乐记》

    (6) 又如:横世(充满世间);横出(充分表露;洋溢);横流(充盈;遍布);横滋(四处滋长)

    (7) 下决心不顾一切 。如:横劲(决心,毅力);横了心(下定决心,不顾一切);横下心(犹横了心)

    (8) 交错,错杂

    禁野之横行径逾者。——《周礼·野庐氏》。注:“妄行田中。”

    (9) 又如:横飞(交错飞行);横落(交错落下)

    (10) 将物体横向拿着 。如:把扁担横过来;横刀跃马

    (11) 横佩带着 。如:腰横玉带;横金妇(官员的妻子。横金:宋时表示官阶的一种佩带物)

    副词

    (1) 〈方〉∶大概,揣测之词 。如:横是(大概;恐怕)

    (2) 〈方〉∶横竖,反正 。如:我横不那么办;横数(不管怎么样)

    (3) 另见 hèng

    hèng

    形容词

    (1) 假借为“犷”。横暴;放纵

    处士横议,以待我以横逆,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孟子》。按,皆纵恣悍厉之谓。

    横行天下。——《荀子·修身》。注:“不顺理而行也。”

    东夷横畔。——扬雄《长杨赋》。注:“自纵也。”

    以威力相胁曰横。——《汉书·彭宠传》注

    (2) 又如:蛮横;横政(暴政);横侈(专横放纵);横虐(专横肆虐);横逆(横暴不顺理);横逞(放纵恣肆);横施(肆意施加);横议(恣肆批评);横杀(肆意杀戳)

    (3) 意外,突然 。如:横生(意外发生,到处乱生);横起(意外的发生);横亡(横死);横夭(意外的早死)

    (4) 额外 。如:横入(额外收入);横恩(额外的恩赏);横费(浪费;额外用度);横赐(额外的赏赐)

    (5) 祸害

    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三横唯余其一。

    (6) 另见 héng

    英文翻译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g4 waang6

    宋本广韵

    tiāo,tiǎo [tiao]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IQN
    五行:
    仓颉: QLMO
    四角: 52013

    详细解释

    tiāo

    动词

    (1) (本义的挑读 tiǎo,挖取)

    (2)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3)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4) 引申为承担;担当 。

    (5)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6)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7)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8)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9)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10) 通“佻”。窃取

    却至挑天。——《国语》

    (11) 挖取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12) 抬举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量词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形容词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tiǎo

    动词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3)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4) 挖取 。

    (5)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6)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7)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8)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

    (9)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10) 显露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1)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2) 另见 tiāo

    英文翻译

    a load carried on the shoulders; to c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iu1 tiu5 tou1
    ◎ 客家话:[梅县腔] tiau1 [沙头角腔] tiau1 [客英字典] tiau1 [陆丰腔] tiau1 [东莞腔] tiau1 [宝安腔] tiau1 [客语拼音字汇] tiau1 [海陆丰腔] tiau1 [台湾四县腔] tiau1
    ◎ 潮州话:tiou1/tiao1 tiê1/ti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吐彫平聲開口四等tʰieutheu
    [bi]
    部首: 1401
    笔画: 14
    五笔: THL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WML
    四角: 26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bʰibjiih/bih
    [zi]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BB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D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
    shù [shu]
    部首: 507
    笔画: 9
    五笔: JCU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LEYT
    四角: 27108

    详细解释

    动词

    竖,竖立也。——《说文》

    竖,立也。——《广雅》

    槐树自拔倒竖。——《后汉书·灵帝纪》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长竿入城》

    又如:竖柜(一种直立的较高的柜子,前面开门,有的装有隔板或若干抽屉,多用来存放衣物等);竖一个目标来向它射击

    形容词

    (1) 纵。与“横”相反

    緅色斜临,霞文横竖。——南朝· 梁简文帝《明月山铭》

    (2) 又如:竖井

    (3) 短小 。如:竖褐(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名词

    (1) 童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之竖追之。——《列子·说符》

    (2) 又如:竖人(童仆)

    (3) 宫中供役使的小臣

    晋侯之竖 头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竖臣(小臣);竖宦(宦官)

    (5) 书法的直笔画,从上一直向下

    努者,中心竖画也。——张绅《法书通释》

    (6) 又如:王字是三横一竖

    (7) 童子,未成年的人 。如:竖子(小子。含贬义);竖儿(小人)

    (8) 古时对人的蔑称、贱称

    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

    (9) 又如:竖夫(低贱的人);竖儒(对知识分子的鄙称;没见识的儒生);竖褐(古代童仆或穷人所穿的粗布短衣)

    (10) 对宦官的蔑称

    阉竖恐终为其患。——范晔《后汉书》

    (11) 姓

    英文翻译

    perpendicular, vertical; e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syu6

    宋本广韵

    tiāo,tiǎo [tiao]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IQN
    五行:
    仓颉: QLMO
    四角: 52013

    详细解释

    tiāo

    动词

    (1) (本义的挑读 tiǎo,挖取)

    (2)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3)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4) 引申为承担;担当 。

    (5)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6)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7)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8)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9)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10) 通“佻”。窃取

    却至挑天。——《国语》

    (11) 挖取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12) 抬举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量词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形容词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tiǎo

    动词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3)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4) 挖取 。

    (5)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6)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7)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8)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

    (9)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10) 显露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1)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2) 另见 tiāo

    英文翻译

    a load carried on the shoulders; to c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iu1 tiu5 tou1
    ◎ 客家话:[梅县腔] tiau1 [沙头角腔] tiau1 [客英字典] tiau1 [陆丰腔] tiau1 [东莞腔] tiau1 [宝安腔] tiau1 [客语拼音字汇] tiau1 [海陆丰腔] tiau1 [台湾四县腔] tiau1
    ◎ 潮州话:tiou1/tiao1 tiê1/ti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吐彫平聲開口四等tʰieutheu
    yǎn [yan]
    部首: 512
    笔画: 11
    五笔: H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UAV
    四角: 670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艮( gèn)声。本义:眼珠)

    (2) 同本义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量词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英文翻译

    eye; eyelet, hole, ope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n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n3 [客英字典] ngan3 ngien3 [海陆丰腔] ngien3 ngan3 [东莞腔] ngan3 [陆丰腔] ngan3 [梅县腔] ngian3 ngan3 [台湾四县腔] ngien3 ngan3 [宝安腔] ngan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3 ng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六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限山開上聲開口二等ngrenx/ngaaenŋæn

    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