樘突

táng tū [ tang tu]
注音 ㄊㄤˊ ㄊㄨ

词语释义

犹唐突。冒犯。

词语解释

  1. 犹唐突。冒犯。

    唐 杜甫 《课伐木》诗序:“山有虎,知禁,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樘突。”樘,一本作“ 摚 ”。 钱谦益 笺注:“ 晋 作‘撑’,一作‘搪’。”

引证解释

⒈ 犹唐突。冒犯。

唐杜甫《课伐木》诗序:“山有虎,知禁,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樘突。”
樘,一本作“摚”。 钱谦益笺注:“晋作‘撑’,一作‘搪’。”

樘突的网络释义

樘突

  • 樘突,读音为táng tū ㄊㄤˊ ㄊ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唐突。冒犯。
  • 汉字详情

    chēng,táng [cheng,tang]
    部首: 420
    笔画: 15
    五笔: SIPF
    五行:
    仓颉: DFBG
    四角: 49914

    详细解释

    chēng

    名词

    (1) 支柱

    樘,柱也。——《说文》

    (2) 引申为抵拒,支持。如:樘柱(抵制)

    (3) 另见 táng

    táng

    名词

    (1) (形声。从木,堂声。本义:门或窗的框子) 同本义 。如:门樘、窗樘。又作量词。门扇、窗扇、门框、窗框一副称一樘。如:一樘玻璃门

    (2) 另见 chē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丑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thrang/theangţʰɐŋ
    部首: 523
    笔画: 9
    五笔: PQ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