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蛮

fán mán [ fan man]
繁体 樊蠻
注音 ㄈㄢˊ ㄇㄢˊ

词语释义

唐白居易的家妓樊素﹑小蛮的并称。

词语解释

  1. 唐 白居易 的家妓 樊素 、 小蛮 的并称。

    唐 白居易 《天寒晚起引酌咏怀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四海故交唯 许 汝 ,十年贫健是 樊 蛮 。”

引证解释

⒈ 唐白居易的家妓樊素、小蛮的并称。

唐白居易《天寒晚起引酌咏怀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四海故交唯许汝,十年贫健是樊蛮。”

樊蛮的网络释义

樊蛮

  • 樊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án mán,是指唐白居易的家妓樊素、小蛮的并称。
  • 汉字详情

    fán [fan]
    部首: 420
    笔画: 15
    五笔: SQQ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DK
    四角: 44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棥声。“棥”意思是篱笆,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篱笆)

    (2) 同本义

    营营青蝇,止于樊。——《诗·小雅·青蝇》

    折柳樊圃。——《诗·齐风·东方未明》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庄子·山木》

    (3) 又如:樊棘(荆棘篱笆);樊鹿(樊篱中的鹿);樊圃(有篱的园圃)

    (4) 关鸟兽的笼子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庄子·养生主》

    (5) 又如:樊槛(囚笼)

    (6) 领域;范围

    盖学虽粗涉其樊,其为说不能无弊而已。——清· 方苞《内阁中书刘君墓表》

    (7) 旁,边际

    夏则休乎山樊。——《庄子·则阳》

    (8) 古地名

    (9) 春秋周京都辖邑,一名阳樊,在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

    (10) 樊城的简称。其城在湖北省襄樊市

    (11) 姓。如:樊素(白居易家的歌妓。因善歌,有樊口之称)。樊哙(汉时刘邦的勇将,曾多次以勇力使刘邦脱险)

    动词

    (1) 筑篱围绕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诗·齐风·东方未明》

    (2) 关在笼中 。如:樊絷(拘系于笼中)

    形容词

    (1) 纷杂

    樊然淆乱。——《庄子·齐物论》

    (2) 又如:樊乱(樊然。纷乱);樊萦(纷绕)

    英文翻译

    a railing; a fence an enclosed plac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4
    ◎ 客家话:[陆丰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2 [宝安腔] fan2 [客语拼音字汇] fan2 [台湾四县腔] fan2 [海陆丰腔] fan2
    ◎ 潮州话:何冤5 [潮州]何汪5〈粘唇〉 ,huang5(huâng) [潮州]huam5(huâ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附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bvanbʰĭwɐn
    mán [man]
    部首: 603
    笔画: 12
    五笔: YO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CLMI
    四角: 0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2) 同本义

    蛮,南蛮也。——《说文》

    蛮畿。——《周礼·大司马》

    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职方氏》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三百里蛮。——《书·禹贡》

    蛮荆来威。——《诗·小雅·采芑》

    蛮夷要服。——《国语·周语》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杜甫《闷》

    (3) 又如:蛮声哈剌(南方叽哩呱拉的声音);蛮人(指南方人);蛮布(蛮人所织的布);蛮风(指南方蛮地的风;蛮地的风情习俗,引申为粗野的风俗);蛮烟(南方蛮地的瘴烟)

    (4) 对奴婢的贱称 。如:蛮秫秫(对男子的贱称);蛮童(南方的童仆)

    形容词

    粗野,没开化 。如:蛮法(不讲理的样子);蛮话(横蛮的话);蛮气(粗犷悍勇的风气);蛮性子(脾气粗暴);蛮不讲理(横蛮不讲道理)

    副词

    〈方〉∶ 很,颇 。如:蛮好;蛮有意思;蛮有趣

    英文翻译

    barbarians; barbarous, savag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