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裙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红如榴花的裙子。
元 王逢 《听郑廷美弹琴》诗:“榴裙蕙带辞罗洞,玉佩珠瓔脱飞鞚。”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银塘风味,岂甘心丛林自栖。谁念我桃叶无缘,幸逢卿榴裙堪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榴裙裂破舞风腰,鸞鞾翦碎凌波靿。”
引证解释
⒈ 红如榴花的裙子。
引元王逢《听郑廷美弹琴》诗:“榴裙蕙带辞罗洞,玉佩珠瓔脱飞鞚。”
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银塘风味,岂甘心丛林自栖。谁念我桃叶无缘,幸逢卿榴裙堪繫。”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榴裙裂破舞风腰,鸞鞾翦碎凌波靿。”
榴裙的网络释义
榴裙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留声。本义:木名。即“石榴”)
(2) 同本义 。一种落叶灌木,开红花,果实球状,内有很多种子,种子上的肉可吃,根和皮可做驱虫药。种子为汉·张骞出使西域时自安石国带回,故名“安石榴”,后略称“石榴”,也简称“榴”
(3) 武器名 。如:榴弹炮;榴霰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陆丰腔] liu3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梅县腔]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劉 | 力求 | 來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liu/liou | l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君声。《说文》从“巾”。本义:下裳,古代男女都有下裳)
(2) 古指下裳,今专指裙子
裙,下裳也。——《说文》
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释名》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缃绮为下裙。——《乐府诗集·陌上桑》
揽裙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出入无完裙。——唐· 杜甫《石壕吏》
血色罗裙翻酒污。——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连衣裙;连衫裙;围裙;短裙;超短裙;裙布钗荆(形容妇女服饰俭朴);裙袄(衣裤);裙门(裙子的前幅);裙刀(压衣服用的佩刀);裙幄(用裙子张挂连结而成的帷幕);裙衫(女子所着的衣衫和裙子。因以喻妇女)
(4) 指帽缘周围下垂的薄纱细网 。如:裙帽(六朝时的一种帽子。因帽缘周围有下垂的薄纱细网,故名);裙边(帽裙的边缘)
(5) 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如:裙介(指龟鳖背壳周围的软边。因其形似裙边,故称);裙边(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un2 [客英字典]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宝安腔] kiun2 [海陆丰腔] kiun2 [东莞腔] kiun2 [陆丰腔] kiun3 [梅县腔] kiun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羣 | 渠云 | 羣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gʰĭuən | gyon/gi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