榱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屋椽。
《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 宋 王安石 《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臺荒冻鼓鼙。”
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孝武 山陵夕, 王孝伯 入临,告其诸弟曰:‘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北史·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 平 识具该通,出内流誉,取诸开物成务,盖亦 有隋 之榱桷也。”
与栋梁相对,喻指次要人物。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樑榱桷,咸适其用。”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相府一张纸,唤起久屈蠖。诚知有樑栋,未忍弃榱桷。”
引证解释
⒈ 屋椽。
引《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
宋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清吴伟业《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臺荒冻鼓鼙。”
⒉ 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孝武山陵夕, 王孝伯入临,告其诸弟曰:‘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
《北史·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平识具该通,出内流誉,取诸开物成务,盖亦有隋之榱桷也。”
⒊ 与栋梁相对,喻指次要人物。
引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樑榱桷,咸适其用。”
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诗:“相府一张纸,唤起久屈蠖。诚知有樑栋,未忍弃榱桷。”
榱桷的网络释义
榱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即椽,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
秦名为屋椽, 周谓之榱, 齐鲁谓之桷。——《说文》
栋折榱崩。——《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仰见榱栋,俯见几筵。——《新序·杂事四》
(2) 又如:榱桷(房上的椽子。桷:方形的椽子);榱楹(椽子;柱子。楹:厅堂的前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i1 [台湾四县腔] soi1 sui1 [梅县腔] soi1 [海陆丰腔] soi1 sui1
◎ 潮州话:sui1 suaiⁿ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衰 | 所追 | 生 | 脂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ʃwi | sryi/shw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方形的椽子
细木为桷。——韩愈《进学解》
(2) 又如:桷杙(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
(3) 指横平可作桷的树枝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易·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ok7 [台湾四县腔] gok7 [客语拼音字汇] gog5 [海陆丰腔] gok7 [客英字典] gok7 [宝安腔] gok7 [陆丰腔] g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覺 | 古岳 | 見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kɔk | kruk/keok |